Print

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关系探析_党内监督论文

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关系探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监督论文,党内民主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为党内监督提供力量来源和有力支持。民主是对权力最好的监督,最大的制约。党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党外,而是来源于党内党员和党组织,依靠党内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无论党内的监督和党外的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党内民主实际上是通过对党员权力的配置和规定,确保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时尊重最大多数党员的意愿,保证党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杜绝公共权力的非公共利用。

(二)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民主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但在人类生活日益社会化的条件下,不可能任何人都直接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管理,而是通过代议制和选举制等制度安排,公民把权力委托给国家公职人员,让他们代为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但享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为防止公职人员从“人民的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公民在向公职人员委托权力的同时必须保留其监督权。显然民主就需要监督。监督反映了权力的所有者、委托者与权力的行使者、受托者之间的关系。民主能否实现,从根本上取决于公民能否以有效的政治权力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能否防止权力的滥用。没有监督就没有真正的民主,监督是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意志的实现,最大限度地达到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统一于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党内民主本身就包含着党内监督,没有党内监督的党内民主是不健康的、没有保障的民主,也就不是真正的党内民主;党内监督本身要求党内民主的发展,没有党内民主的党内监督就不具有“合法”性基础和力量来源,也就不是真正有效的党内监督。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有些党内监督制度如选举制、任期制、弹劾罢免制同时也是党内民主制度;有些党内民主原则如平等原则、公开原则、集体讨论原则等同时也是党内监督原则。二者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另外,二者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起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防错纠错、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从而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最终达到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

摘自《政法论丛》(济南),2005.3.94~96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2480d8aa96f82dbeb568a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