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明[1]2004年在《唐前文学中的庄子阐义》文中研究说明《庄子》以其多途并进的方式,绵延于唐前文学之中。这些途径在不同历史时段,无论是就其分布呈现出的此消彼长之不均衡态势而言,还是就其各条途径之渐进嬗变过程中凸显出的特异风貌而论,均当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诸如即时思潮之演变、社会政局之动荡、士人心态之变化、文学观念之嬗进等等。 同时,不同时段的士人,由于各取所需,故而引庄之目的亦会表现出迥然差异:有用来议政的、有用来论理的、有用来修身的、有用来品物的、有用来品人的,有用来抒情的、还有用来叙事的等等。凡此种种,不仅反映出不同时代士人引庄之用心,亦会影射出时人对《庄子》一书之本质的态度与看法。
吕变庭[2]2006年在《北宋科技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宋科技发展与思想研究主要包含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科技何以能够走向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二是与这种处于高峰状态的科技成就相适应,北宋的科技思想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但它为什么不能成为“近代科技革命”的先导?本文拟从儒释道相互融合的角度,并以北宋诸学派的科技思想内容为基点,试图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一探讨。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界定了科技思想的内涵,简要回顾了北宋之前科技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我国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哲学与科学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作了一些分析;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宋初安定学派、图书学派、山外派的代表人物以及《武经总要》和李觏的科技思想,探讨了他们在北宋科技发展史的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第叁章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也是北宋科技思想发展的鼎盛期,尤其是沈括的出现真正地成就了北宋科技发展的高峰地位,而理学提出了“理”这个哲学和科学思想的新范畴,对于进一步开拓和启迪北宋学者的理性思维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第四章主要探讨了苏颂、唐慎微和李诫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就,对北宋后期科技思想发生转变的历史原因作了初步的分析;第五章分两部分,一部分着重对北宋科技思想的特点和价值进行客观评述,另一部分则对北宋科技思想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剖析,旨在说明北宋科技思想的局限性使它无法承担科技变革的历史重任。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可分叁步:第一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引起整个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北宋科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种历史变革的产物;第二步,从上面的前提出发,着力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去探讨北宋科技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确定的事实向世人展现北宋科技思想的具体发展过程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第叁步,运用比较法来明确界定北宋科技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得出结论:北宋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成就不仅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而且从总体上看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发展历史的新高峰。
[1]. 唐前文学中的庄子阐义[D]. 刘建明.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 吕变庭. 河北大学. 2006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350800482798361461b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