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始于出生后第一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矮小论文,第一年论文,身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7年至1995年,我国七省、市儿童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身材矮小仍是我国儿童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孩子身材矮小始于出生后第一年并持续到第二年。在该年龄阶段,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对儿童摄取最佳营养物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份全国的调查还表明,目前,我国大多数家长为婴儿选择的辅食仍以小麦、大米或玉米为主,对选择蛋类、瘦肉或豆类食品重视不够。这种膳食结构远不能满足婴儿对蛋白质及各种微营养素的需要。
从1990年至1998年的比较来看,我国5 岁以下儿童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城市从9.4%下降至4.1%,农村从41.4%下降至22%,全国平均值由32.8%下降至16.7%,较1990年下降了50%。通过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说明母乳喂养、母亲文化程度、母亲照料情况,以及婴儿腹泻、家庭收入等,是影响儿童身材矮小的主要相关因素。母乳是婴儿期最佳天然食品,婴儿出生后4个月至6个月应该完全依赖母乳喂养(即纯母乳喂养)。在此阶段若给婴儿多添加一口水或其他饮食,婴儿就会少吃一口母乳,而其营养素含量都远不及母乳的含量。过早地添加其他食物还增加了婴儿腹泻的可能性,影响了婴儿身材的发育。1998年一份对万名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纯母乳喂养婴儿身材矮小的危险性是纯母乳喂养婴儿的2.2倍。同时发生腹泻的危险性也增加了2.7倍。纯母乳喂养婴儿比混有水分或添加其他食物(尤其是添加粮食类食物)的婴儿身材矮小率降低了25%。
当婴儿4个月至6个月以后,就必须开始添加辅食,此时辅食的质与量是影响儿童身材的另一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有人认为辅食可有可无,其质量也多以米、面为主。因为婴儿胃的容量很小,这些粮食类食物很容易满足婴儿的饱腹感,但能量及营养素含量却达不到要求。
研究与实践已证实,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与营养素(如与身高密切相关的微营养素锌、铁、氨基酸等)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及蔬菜。对18个月至24 个月的婴儿, 如在食物中添加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10%,其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则下降2.6%,添加蔬菜、 水果类食物也可得出相似结果。
目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中,仍有1/5身材矮小,1/10体重不足,这部分孩子的身高、体重情况将影响其终身。因此,要高度重视18个月内婴儿的营养状况,使之得到很好的改善,这样,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将得到显著提高。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5360747ce6ca5638627b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