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关于中国黄金事件的注记_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中国黄金大事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事记论文,中国论文,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

1982年,中国恢复黄金首饰供应,大陆居民可以以首饰的形式拥有黄金。此举旨在抑制通贷膨胀,加速纸币回笼。

1983年6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思想的解放带来实践的突破,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突破统收统配制度的民营黄金市场。

1993年,国务院明确黄金管理体制要进行市场化改革。确定国内金价与国际接轨,变固定价格制为浮动价格制;国务院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对《金银管理条例》提出修改意见;责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建立国家黄金交易所实施方案。

1994年6月,国务院批准利用外资开发低品位、难选冶金矿资源试点。

1998年2月,在浮动金价的基础上,变各部门协商审核制为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自行调整。

1999年,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武汉、广州等地方政府提出建立黄金市场的申请。

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15吨“千禧金条”。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务院提交黄金市场化改革专题报告,得到原则认可,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确定黄金市场选址上海。

2001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银行金融服务工作会议上正式对外宣布:中国长期实行的黄金“统购统配”体制将被取消。

6月11日,实行黄金周报价制度,金价进一步与国际金价同步。

11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模拟运行。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会员104家,其中产金企业23家,用金企业57家,冶炼企业8家,造币企业3家,金融机构13家。这是我国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由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组成的主要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全部建成,也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

岁末年初,投资型金条面市,受到广大市民追捧。据业内人士估计,个人炒金有望在2003年全面放开。

本栏目信息均来自各大报纸、杂志以及公开网站。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59dcc07b434cc3d772b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