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中国城市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基于1978~2010年的实证数据_就业论文

我国城市化对就业影响效应分析——基于1978-2010年的经验数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经验论文,我国论文,数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利用1978-2009年我国人口城市化、全社会就业总量、乡村就业量和城镇就业量的年度数据,借助协整分析,并利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虽然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内,城市化对全社会就业总量、乡村就业量和城镇就业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但具体的驱动作用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城市化对城镇就业的推动作用要远大于对乡村就业的推动作用。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动态模拟结果,除了进一步体现了城市化对乡村就业和城镇就业的驱动作用存在差异外,还表明了城市化对我国就业的短期影响效应与长期影响效应不一致。相比长期而言,短期内城市化水平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程度较弱,而对全社会就业和乡村就业不仅不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反而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发现,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就业增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提高城市化对乡村就业的推进作用来有效地推进全社会就业总量的增长,从而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结合上述城市化难以有效拉动乡村就业的原因,笔者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在制度层面上,政府应进一步放宽对人口流动、人口迁移的诸多限制,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消除就业歧视,以实现城乡就业平等。(2)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其中教育投资又包括基础教育投资、专业教育投资及自我教育投资。今天的适龄儿童就是明天的劳动主力军。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最为迫切的应是加大基础教育投资,逐步提高基础教育年限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未来实现中国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3)鼓励并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6f6e5dc9ad1b108350313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