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此,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立足学生实际,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积极探索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联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青少年学生大都喜欢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崇拜英雄。因此,我在生动讲述西安事变的有关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了“共产党为什么要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宣染蒋介石自“四·一二”事变叛变革命以后,对共产党的屠杀、“围剿”,红军长征的艰难,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展开辩论,从而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设疑难。“思源于疑”只有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教学中,根据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出课堂提问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思维能力。讲辽沈战役,师生共同回忆影片《大决战》那气势恢宏的场面后,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解放军为什么要先打锦州?”目的是启发学生理解毛主席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思想,这是学生很希望知道而教材中又没有答案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给学生提出疑难,并激发他们急于求得解决疑难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纵横联系。如讲抗日战争时期“八·一三”事变,可联系“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把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四次事变构成一个整体来讲述。这样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对各个事件的具体内容更加明确,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四、比较异同。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善于进行反复比较,使学生真正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地理解。在教授《元朝的统治》一课时,讲完全课进行小结后,运用历史史类比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岳飞抗金的史实和观点来评价文天祥的抗元斗争,这时把问题再引伸一步,提出了“为什么既肯定了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又肯定了元朝统一的历史功绩呢?”等,深化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方法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强化课堂上的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机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论文作者:韩家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7e9a4a7c4d4ea963e3005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