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构式语法研究论文

●学术动态:中国语言哲学研究名著名篇系列介绍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构式语法研究

刘玉梅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 400031)

本文发表于《外语学刊》2013年第五期。作者在简述后现代哲学“体验人本观”(embodied humenism)和“多元多面”方法论的基础上,探讨构式语法的后现代特征,并指出语言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永远是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理不清的缠绕关系为双方提供滋养,使它们不停地在新问题、新发现中前进。

文章共分4 节。第一节为引言,简要介绍构式语法的兴起及其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体现的后现代性。第二节主要论述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和多元多面方法论。作者指出,后现代第三期的“体验人本观”和“多元多面”方法论尤为重要,它们不但以批判传统哲学思想为己任,而且注重“破中有立”,为重新建构人与世界、人与思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出积极的贡献。第三节主要论述构式语法的后现代性特征。首先,反对语言学研究中的中心主义。后现代哲学所主张的“去中心、反基础”等思想在构式语法中得到彰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构式语法学家批判词汇中心主义,复活构式的地位,并反对仅将形式作为语言研究的中心,认为形义(或形功)应被视为配对体来处理,一个形义配对体就是一个构式,它具有完整的意义,在与嵌入其中的成分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合理表达。构式语法同时反对语言研究仅以核心语法为中心,主张对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作出统一解释。其次,坚持体验心智观和概括创新观。构式语法在批判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立足于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提出“场景编码假设”(Scene Encoding Hypothesis)(Goldberg 1995,2006),即语言心智具有体验性,语言的本质是其概括性,并以构式的形式在心智中得到表征。语言的概括创新能力来自语言使用者而非语法规则,对之解释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置于感觉运动体验、人类百科知识、一般认知能力中。第三,倡导构式表层概括假说。构式是唯一的原素性语法单位,表层语法形式并不隐藏更深层的语法结构组织,根本不存在什么深层结构。基于使用而抽象概括出来的构式才是语言知识在人类心智中的基本表征形式,必须通过后天习得。第四,多元多面研究方法。构式语法倡导从特殊现象逐渐走向一般现象、从多元多面视角考察这些现象的研究路径无不打上后现代哲学的方法论特征。构式语法强调归纳和基于用法的模型。第四节为结语。文章指出,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和“多元多面”方法论在构式语法研究框架中得到极大的彰显。后现代哲学基本思想与构式语法的契合表明,哲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永远是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也许正是这种理不清的缠绕关系为双方提供滋养,使它们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不停地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951c4eb5cbf695480e9d4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