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岳父”是61岁吗?_六一论文

“六一公公”是六十一岁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公论文,是六十一岁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鲁迅作品里的平民百姓,大都没有名与姓,《社戏》里的六一公公和八公公,《风波》里的九斤老太和八一嫂,《明天》里的单四嫂子和王九妈,他们究竟姓甚名谁很难说清,就是“原来也读过书”的孔乙己也只有个孔姓。

人的姓名,其实不过是个符号罢了。只是鲁迅笔下的这些符号,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古怪,有点不可思议。

鲁迅先生对此有过诠释:

“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风波》)

用秤称新生婴儿的风俗至今犹存,用斤数当作小名的事已鲜为人见,可这在清末民初的江浙一带却并不罕见,《风波》里的七斤、六斤,便是在这样的风俗习惯中,同许多普通农家子女一样由出生时称得的斤数命名的。

如果说,“七斤”“六斤”“九斤”诸称呼是以出生时的斤数命名的,那么鲁迅作品中的“八一嫂”“六一公公”诸称呼,又是缘何而起的呢?已故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曾对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作过一番考证。他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六一公公”“八一嫂”的称呼之谜。吴晗先生认为,自宋元以来,平民百姓有的就“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一个符号”(《灯下集·宋元以来老百姓的称呼》,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按照这种观点,“六一公公”之所以称“六一”,是因为出生时他父母年龄之和是六十一,而“八一嫂”当然决非是位年届八十又一的老妪。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六一公公”说成是“六十一岁的老人”而误人子弟。

这种人物称呼法,同称斤排行的命名同样简捷方便。然而,千百年来,当人们习惯地称呼着这些喜闻乐“用”的称呼时,很少有人感受到其间的政治与文化的压迫。试看阿Q的姓名风波:

“阿Q,你这浑小子!我是你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阿Q正传》)

封建社会中严酷的等级制度剥夺了广大平民百姓取姓名字的权利,无数地位如阿Q的人们,就是这样失去了他们的姓氏。 而不幸中最为不幸的,要数那些平民百姓中的女姓。她们从夫的第一天,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称呼就被剥夺,被取消,单四嫂子、王九妈、祥林嫂仅是无数不得不改名换姓女性中的几个。

再读鲁迅作品,在这些奇怪的符号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劳动群众在那个时代的辛酸和作者“哀其不幸”的深沉的愤慨。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9bec37825d8bb284b86d3f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