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内部审计:上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内部审计,三年来减少了1亿元的内部审计损失_内部审计论文

内部审计——上海塑料制品公司内审三年 减亏一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一亿论文,塑料制品论文,内部审计论文,内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样的PVC原料,同样的供货方,怎么每吨价差高达1000余元?上海塑料制品公司日前向下属企业通报去年各厂的采购价格,比出了差距,更比出了降本增效的实干劲。这是该公司实行内审制度三年来的又一项新举措。内审正成为发展中调整的有效抓手,为此“舒筋活血”,上塑公司三年减亏1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了22个百分点。

上海塑料制品公司曾经是上海工业系统出了名的困难户:全上海第一个破产企业,在上塑公司,第一个被公开拍卖的企业,是上塑公司的;全市第一批“放小”企业中,放到区里楞被退回来的,又是上塑公司的。1994年底,公司下属22个工厂20个亏损,资不抵债。

困难是肯定的,究竟怎么个困难法?谁也不清楚。1996年5月开始的内部审计,原先只是为了摸清家底。由公司财务科牵头,将下属工厂财务科长集中成立审计组,交叉审计兄弟企业的经营情况。通过严格的资产清查、产权界定、价值重估和资金核实,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企业资产帐面与价值背离的现象。原以为是盈利大户,一审计竟有很大亏空。一批长期闲置的设备,也通过摸清盘活,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国有资产“一笔糊涂帐”的审清,推动了对经营者经营业绩的目标管理。一年两次内部审计,干好干坏有了说法,有效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也为企业走出困境,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打下了基础。到去年底,扣除历史负担因素,全公司已经扭亏为盈,净资产达到1.24亿元。

随着内审工作的继续推进,上塑公司开始不满足于静态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造册”,还着眼于企业的日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审计报表分析,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淘汰毛利低的产品,开发有市场的高附加值产品。目前已确定五大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即汽车内饰件材料、功能薄膜材料、尼龙合金及塑料改性材料、绿色食品包装材料、新型塑料建筑材料等,力争迅速做大规模,三年内实现塑料新材料产品产销规模翻一番。

据了解,在原有审计基础上,上塑公司针对各企业财务科长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还每月组织一次企业财务培训,将他们培养成为“可调动的财务总监”。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288380f6429961c082c84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