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统计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老金论文,目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养老金目标替代率是指退休(包括离休、退休、退职,下同)人员年人均养老金与在职人员人均工资的比值。
一、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分析
老年经济保障的两种不同观点:一是“福利救济观”,二是“贡献或权利观”。从“福利救济观”到“贡献或权利观”的转变,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为老年保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理论依据:我国学者对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研究,一般是从养老需求的角度考虑的,这种研究思路还是养老保障的“福利救济观”。
笔者认为,现代社会保障中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客观依据是老年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贡献模型”
全部覆盖模型是把全社会劳动者都纳入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型。部分覆盖模型是在职一代全部劳动者的劳动剩余积累,当他们退休以后,全部以养老金的形式返还给他们。
年劳动剩余的确定,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被划分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为了确定劳动剩余积累的数量,需要把生产税净额做两次分配。首先,在劳动报酬和营业盈余之间做一次分配;其次,将劳动报酬分配的部分,再在从业人员和非从业人员之间进行分摊。一种比较合理的分摊方法是,按照从业人员和非从业人员的比例分摊。这样就可以得到从业人员的年劳动剩余。
三、我国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分析
计算得劳动者剩余占GDP的比重为0.0455;城镇覆盖范围内劳动者剩余占GDP的比重为0.004758;城镇覆盖范围内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So为59.13%。表明1997年的在职一代劳动者为他们退休以后积累了相当于目前全社会平均工资59。13%的退休金。如果退休金按照工资的增长速度进行调整。这个比例就是他们退休以后与他们在职期间劳动剩余积累相适应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如果退休金高于这个比例,不利于经济的效率原则;如果退休金低于这个比例,不利于社会公平,也不符合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四、养老金目标替代率的因素分析
按照“贡献权利观”确定养老金的目标替代率,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退休人员退休后平均余寿的影响、在职人员负担系数变动的影响以及退休年龄变动的影响。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553af24212f865015c43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