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企业家诠释“温州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企业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少专家学者对“温州模式”的成因作出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不久,温州著名的民营企业家、浙江霸力集团董事长王跃进在上海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对“温州模式”的成因提出了一个新的独特的观点。他认为,温州之所以会形成“温州模式”,得益于温州人有四个“动”。这四个“动”是指“启动”、“带动”、“冲动”、“轰动”。
温州人是怎么“启动”的呢?王跃进说,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温州人“启动”的背景。温州人是在最贫困的时候起步的。温州可以说要地没地,要山倒是有一大片荒山,人多地少,加上自然资源稀缺,又没有大的国有企业(国家基本没有投资),温州人为了生存,为了维持生活,只能到外地去寻找生存空间。
原来走出去的温州人大多数是修皮鞋的、摆地摊的,现在这些人基本上都发展到进驻商场或自己开商场;哪里缺少什么,哪里有什么资源,温州人了解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那些弹棉花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给人家弹棉花,慢慢地知道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布和衣服。就是在这样的寻找中,温州人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的信息,从而“启动”温州经济。
王跃进说,创业时的温州人到处流浪、到处“流动”,只要在外面站住脚跟,他就会立即打电话到家里:“我在这里可以赚钱了,这里有市场!”弹棉花的发现当地需要裁缝做衣服,他就招呼一批亲戚到他那里去,这样就占领了那边的市场。那些修皮鞋的,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就会在那里开摊位卖皮鞋,然后家里人也会陆续跟过去。这样,温州各行各业出去的人,一旦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发展的空间,就会带动一大批人出去。所以,现在温州有200多万流动“大军”在外做生意。当他们在外面赚了钱以后,温州人又往往比较“冲动”。
王跃进强调,这里所谓的“冲动”是指温州人对投资的“冲动”。赚了钱以后,温州人就想找项目,只要这个项目有50%以上的把握,他就会投资,不像有的地方的人那样保守,赚了钱以后不再去投资,而是把钱存在银行里或是买保险。王跃进分析道,因为投资上的大胆“冲动”,并且敢为人先,这自然会带来一个地方的“轰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条街,后来是一个地区,再后来在一个省里搞起最大的市场。这样,这个市场的区域品牌就树立起来了,引起“轰动效应”,从而带来更多的财富。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6799631758b50d57ba3a2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