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子女有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子女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激励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几乎每位家长都懂得激励的重要性,但有的家长以美言激励子女,却未留下什么痕迹,毫无作用;有的家长激励时,无限拔高目标,使子女望尘莫及,心恢意冷;有的家长在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去激励子女,结果形成无法挽回的僵局……
家长如何正确激励子女呢?
一、语言要有余味。
读初中的娟娟加入了共青团,把喜讯报告给父母,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兴奋地说:“你加入了共青团,我们做父母的也感到光荣。”这样的表白毫无咀嚼余地,对子女并无多大教育作用。如果话后补上“你是团员了,以后就应该用一个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维护团员的形象”这样几句,孩子听到后会引起深思,品味话中话,觉得有嚼头,产生激励作用,促使他们不知满足,努力进取。
二、目标要切合实际。
一初中生,平时考试成绩在班上常常名居榜尾。有一次他考试成绩有进步,跃居班里中等偏下。他的父母知道后,兴奋不已,忙对儿子说,“这次学习进步很大,中考时一定要考个全市状元。”儿子听了父母激励的话,非但没有半点喜悦之感,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整天唉声叹气。他认为自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是不吃不睡,使出全身解数也考不了中考状元。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父母激励子女设立的目标既不能太低,也不可过高,就像篮球架的科学设计一样,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方能投中篮。假若篮球架吊在半空里,那球员只会望而却步了。也就是说,为了激励子女设立的目标,要让他们通过顽强拼搏,看到希望,有可能到达“彼岸”。
三、氛围要和谐。
父母在激励子女时,要注意说话的艺术,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十分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某生高考落榜,本来就牢骚满腹,非常烦躁,他的父亲却火上浇油:“让你重读一年,你可要为大人争口气呀!”儿子一听火了,“难道是我不努力?”父亲一跺脚,“你没考好还有什么道理?”儿子顶撞道:“你的工作又做得怎样?”父母气得青筋直暴,连说了几个“你,你,你”……父子俩短兵相接,唇枪舌剑。这样的气氛中是不便对子女进行激励的。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子女才能冷静考虑家长的话,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愿意按照家长的激励去奋斗,去拼搏。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811e222ce767a3f0c60ae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