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1995—2003),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中国论文,收入分配论文,人力资本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对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变动的实证分析中,根据库兹涅茨倒U假说,初始人均收入以二次函数形式表示。人力资本作为收入分配变动的另一解释变量,以探讨人力资本积累是否影响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为了考察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力资本积累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本文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情况进行分类研究。另外加入结构变量与名义变量以期对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因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附图
其中,A为误差项,GINTit,GDPit,HumanCapitalit,Structureit,Dummyit分别表示i省份1995年及1998年的Gini系数,人均GDP,人力资本积累,结构变量和名义变量,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初等教育程度以上,还是中等、高等教育程度以上的男性人力资本,对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与收入不平等负相关,特别是初等和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男性人力资本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男性教育水平特别是初、中等教育水平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显著的作用。然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却对收入不平等产生正向影响,但统计上不显著,产生此种结果的一种可能解释正如女性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解释一样,女性受教育程度的越低,在人力资本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机制下,也就意味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大的潜力。
结构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收入不平等具有扩大的作用,这证实了库兹涅茨假说中关于农业向工业转化中带来的不平等的增加,但由于统计检验不显著,故说明这一因素并非是决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采用不同时期、不同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九十年代中后期收入不平等与后期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初等与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在对影响收入不平等因素的计量分析中发现,人力资本具有缩减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尤其是初、中等教育程度以上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发展全民素质教育(尤其是初、中等教育)能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产生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理由认为当前我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比其他政策更为有效。
摘自《经济科学》(京),2005.5.5~15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a7c2afa21eac1d78e7861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