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如何避免“专题询问”变成“照本宣科”论文

如何避免“专题询问”变成“照本宣科”

专题询问是严厉程度仅次于质询的监督手段,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利器。如何真正做好专题询问,各级地方人大也在不断探索,笔者就多年人大工作经验谈几点浅见。

明确询问目的。由于监督法等法律未对询问的内涵作出具体界定,更没有纳入专题询问,以致在实践中产生一些误解。有的将专题询问视同质询,以致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心理上有顾虑,影响了询问效果。实则,专题询问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它的“刚”表现在往往会把批评与建议隐含在发问之中;它的“柔”则表现在它的本质是询问,即也有通过一问一答,让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现场的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一府两院”工作的目的。要明白,不论是“刚”还是“柔”,专题询问的目的都是通过法定监督手段推动“一府两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明白了专题询问的目的,那么提问人就应理直气壮地问,避免“碍于面子”,要开门见山、直击问题实质。答问人也应该态度诚恳,简明扼要、言之有物、突出重点,不应“就轻避重”。

力求询问实效。人大肩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重要责任,党的十九大又对人大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督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大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决定着人大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加强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是人大工作的重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依法行使监督职权时,要坚持做到敢于监督、严于监督。鉴于此,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首先要有正面提出问题的勇气,也要有势必解决问题的魄力,要摒弃“老好人”思想,对工作做得不好、确实存在问题的部门,人大常委会要及时采取措施手段。

(作者:刘相忠,摘自2019年2月20日《人民代表报》)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e7b6aa0ed83bcefbffc4b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