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保障性公寓建设的战略意义--兼论对房地产的几个误区_国内宏观论文

保障房建设的战略意义——兼论关于房地产的几个错误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战略意义论文,错误论文,房地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保障居民住房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即使实行市场体制的国家,也没有哪一个完全依靠价格机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历史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都是在经历了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甚至遭受多次严重危机后,才开始认识并积极主张政府介入管理的。政府介入管理,首先是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其次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

保障房建设对于调节收入分配、遏制投机性财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房地产市场陷入深度投机而导致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时,导致国内社会贫富差别的格局更加深化。如此大规模的社会财富再分配过程,最迅速地造就了一批顶级富有的人群。另一方面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许多社会中产阶级因背负沉重房贷而变得比以前穷了,高价租房人群的境况更加不妙。社会财富分配如此发展下去,贫富差别只能进一步拉大。保障房建设的实施,正是对这种状况的遏制。

保障住房建设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经济结构合理调整发挥重要作用

房价持续大幅上涨带来的高额收益会立即吸引大批投资,进而推动房地产迅速扩张。大量的资源(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资金和人力,被源源不断地吸引到房地产行业来。当资源配置都在围绕这种房地产扩张而旋转的时候,这种扭曲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是合理的吗?保障房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情况。保障房是为了满足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使用需求,没有投机炒作的空间。在这个大工程完成之后,一定会彻底改变目前国内房地产的扭曲结构,从追求高盈利、高档次、贵族化的房屋为主转变为提供优质、实用的房屋为主。只有这样,房地产部门的扩张才能奠定在实际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良性拉动作用,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合理引导作用。

保障房建设是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长期相对滞后,有政府财力方面的问题,更有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财政体制构架正从经济发展为主向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转变,简单讲,就是从发展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在中央政府总体筹划下,随着住房保障工程这个宏大工程的全面实施,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国内最大规模、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参与、辅之以高效率市场化融资方式的社保财政体系。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aeb26775296b6068200cd1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