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栽培模式 填补国内空白——寿光农民首创“草地杏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寿光论文,草地论文,农民论文,模式论文,填补国内空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月16日上午,透着春日里的阵阵凉意,记者来到山东寿光市古城街道农民燕兴华“草地杏园”,但见大棚内密密匝匝的杏树上,早已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据燕兴华介绍,在大棚内采用矮株密植栽培杏树,最近刚通过山东省果树站、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潍坊科研所的鉴定,这一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在寿光小有名气的“大棚果王”
燕光华,从三年前就开始对大棚内奇异水果进行研究。他投资100多万元创办起了大棚奇异水果研究所,对桃、杏、樱桃、石榴、冬枣、葡萄等120多个果树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特别是针对大棚生长空间和时间受限的特点,采用了矮株密植法栽培,摸索并掌握了大棚果树生长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要求,让棚内果树生产达到国外“草地果园”的生产水平。其中,他对引进的“金太阳杏”情有独钟,创出了杏树移栽入棚8个月就能结果的奇迹,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旧规,让前来参观的北京农科院的农业专家纷纷称奇。
映着满眼绿色,燕兴华高兴地说:“所谓‘草地杏园’就是通过采用各种控制措施,让大棚内的杏树矮化密植,让大棚内的有效空间内产生最大的收益,相比棚外高大的果树,棚内果树像‘草地’一样低矮密集。”据介绍,在这个仅有一亩地大棚内,一共栽植了600棵杏树,杏树的株行距为60×90厘米。杏树的生长时间也完全得到控制,春节后开花,到4月中旬就能全部成熟上市。按照往年的价格每公斤10~20元,这个1亩的大棚可产近2000公斤,至少有3万元的收入。
燕兴华的独到技术让他声名远播,北京、河南、陕西、江苏等地的科研部门和农民纷纷上门取经,他的12个试验大棚也成为示范基地,前来参观的外地农民络绎不绝。为更广泛地推广自己的新技术,燕兴华在北京和陕西延安地区建起了1000多亩的示范、研究基地,一边进行技术推广,一边研究更新的生产技术。眼下,他的大棚无土栽培果树也已取得初步成功。
联系电话:0351-7062992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b00715dded6e93e44bcf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