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朱善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_国外宏观论文

朱善利:中国企业用何种方式“走出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走出去论文,何种方式论文,朱善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朱善利指出,中国许多企业已经“走出去”,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的。从广义角度讲,企业“走出去”可以分为企业的产品“走出去”——外贸出口;企业的技术“走出去”——技术出口;企业的资金“走出去”——对外投资;以及企业的人员“走出去”——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等。从狭义的角度讲,企业“走出去”是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企业应该选择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方式,如果企业具有资金与管理方面的优势,则对外直接投资就是一种好的选择。

目前,制造业产品出口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应该选择的“走出去”的方式。因为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中国具有比较优势。

以2002年为例,200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07.9亿美元。其中出口3255.7亿美元,进口2952.2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021.7亿美元,占当年进出口总数的48.8%。其中出口1799.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55.3%。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占到如此高的比例,尤其是占出口比例超过总出口的半数以上,这表明中国在加工制造业方面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经营机构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平均每个企业投资不足150万美元,这在发达国家只能算个体户。即使按照在中国国内计算,也只是个小企业。

目前采取这种直接投资的方式,对于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对于那些资金、技术、管理都比较雄厚的企业,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也许能够发挥比较优势。

多数企业把产品出口作为“走出去”的方式,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失业率比较高,相对于劳动力而言,资金与其他资源都比较缺乏,大量的资本到国外投资,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中国恰好需要吸收更多的外国资本到中国来,以便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因此吸引外资,进口原材料与半成品,加工后再出口既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也与多数中国企业的能力相适应。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b9c44e8f539be871f1897f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