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的话应该听多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个日本人写的一本书中是这么说的:“上司的话只听一半就好”。听哪一半呢?听政策、听目标,至于具体的做法,则不妨自己拿捏。这不是公然鼓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其实不是,因为企业经营本就应该兼顾大方向的一致和执行的灵活。
就基层员工和中层主管来说,要赢得上司和团队的信任,最重要的不是紧抓着老板的话头当圣旨,把自己弱化成执行的工具,而是要不断练习,把自己放在上司的立场上来思考:部门的方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然后去设想方案和行动。这样,经常怀抱老板意识,站在老板的立场来看问题,那就不容易成为温水中被煮的青蛙了。
就公司的最高管理阶层而言,也要注意多培养下属的老板意识。理由是:凡未能站在老板的立场来独立思考,只是跟随上司脚步唯唯诺诺的人,终难成为担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人都想给自己减压。但如果不能绞尽脑汁去创造价值,产生利润,那企业该如何发展?部门又该如何生存?人才又怎能留在团队中?这些都是老板无法回避的课题。
近两年来,我们编年度预算时要先看“十年线”——先回顾五年,再依据市场数据向后展望五年——结果比以前轻松多了。以往每年编预算,都需要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来回修改许多次。因为业务单位总希望将销售、利润编得保守些,支出费用编得宽松些,于是不免要与总部来回讨价还价。用上十年线的工具后,年度预算合理得多,大家也不太需要就“私房钱”来回攻防,效果令人鼓舞。
改善的关键不单是在编预算时向后延伸视野,还有一个从十年线隐含着的老板心态在起作用:编出来的利润这么低,你自己能接受吗?如果收入的增长不足以支撑人员的成长需求,你手下的弟兄们该如何过?他们的调薪幅度和预算利润的增长幅度能相匹配吗?
编预算时能考虑到外在的环境压力和内在的成长压力,大家才会自我要求、深入探寻开拓之道,而不只是编一些数字来应付上级。如果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的主管都能把自己当成老板,除了关注收入、利润、客户需求外,还会考虑到资金(如应收款、存货等)对经营活动的制约,从全局的高度来提升经营管理的水平,那么仅靠一次“自下而上”的行动来确立预算,也就不难了。因为,大家所想的,就是老板所想的。
老板说什么就做什么,那就累了。
把自己当成老板来想,那就对了。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bcf9ccb13c5e7ae536b5d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