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恭维的“跃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一种“跃进”笔者不敢恭维。
什么“跃进”?学位上的“博士跃进”。
据报道,目前,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已经达到12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这个数字还不够惊人,按有关部门的规划,用不了7年,到2010年,中国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位。
博士博士,顾名思义,就是学识渊博之士。按理说,每年增加这么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对我们这个依靠科教兴国、人才紧缺的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一件幸事。可我却心有所忧。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博士的产量是和自己民族教育整体水平、全民文化素质紧密联系的。而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与欧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不小,甚至连印度都还赶不上,却在博士的产量上“大跃进”,其基础何在?
博士产量超出常规的高速增长,人们就有理由怀疑它的质量。如同上个世纪50年代末那场全国各地大炼不出好钢一样,这“博士跃进”,极有可能是放宽标准、降低质量,掺杂使假而来。当年“大跃进”年代炼出的钢不能盖楼房,如今“跃进”出来的博士岂能扛大梁?据知情者介绍,从前,一个博士生导师只带两三个博士,现在多的时候,竟带20个,每人每天只能受其指导几分钟。如此下去,岂不令人堪忧?要知道,这样带出的博士有许多还要任老师、当博导,往后的博士又该是怎样的一代又一代?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已经能够“采购”到“博士”头衔。原本大专文化,没过几年,竟然在名片上赫然印有了“××大学××博士”的光环。一个本该苦读寒窗20多载、一路过关斩将竞争淘汰出来的高级学位,就这样轻易获得,真真是让博士大贬其值啊!
学术的价值,在于只能自身修炼而不能买卖;学位的宝贵,也在于只能自身博学而不能采购、赐予。靠权钱易之抑或是师生袍泽、私相授受得来的“博士”,它究竟象征什么?知其底细者,又该做何评价呢?
缺乏根基的博士“跃进”,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对国民教育学位资源的拔苗助长,此其一;对真正博士们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此其二;对学位的社会信誉导致严重贬损,此其三;对社会对人才的使用造成误导,此其四。危害如此之烈,我们切不可小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的确太需要具有高等学位的人才了。我们需要更多的博士,也很尊重博士,但这博士必须是博学多才、名副其实的博士。社会的有关方面,特别是教育部门,理应通过种种努力培养这样高质量的博士,而不该盲目去追求什么博士的数量。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bfb2a7acad1bc303d89eda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