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有效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思维——以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专题为例论文_黄向标

晋江市南侨中学 黄向标[摘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综合性体现在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割裂其他要素而单独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地理问题时需要从影响地理要素的各个要素出发,探讨各地理要素对地理事物的综合影响,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资源与能源开发利用”专题为例,探讨地理教学中如何整合资源,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资源;能源;综合思维

新课标要求以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吸收当前资源开发(技术)与利用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新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现对学生资源观教育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尤其在观念上,应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含环境保护)上升到维护国家资源、生态安全的层面来认识,提高学生保护资源与环境、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高考中涉及到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考察主要有:分析资源的类型、分布状况、成因、评价资源的

开发条件(开发或利用中的技术问题)、资源调配(影响、意义)、分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策略,而这些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二、三教科书中是分散到各个章节如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涉及资源的成因,必修二第三章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涉及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修3第三章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若教学中我们不能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学困生容易将这些知识混淆,错误认为地理只是一味的记忆。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将所有的考点串联起来,一方面方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厘清知识结构,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构建思维导图

构建地理知识的逻辑体系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核心。思维导图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思维过程,将复杂的地理过程、原理、成因等知识有序化、系统化、脉络化。通过学生自主梳理思维导图,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的理解,地理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针对学生梳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1 资源开发条件(开发或利用中的技术)

2.2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影响(意义)

2.3 开发中可能在的问题

2.4 资源开发的意义(影响)

2.5 资源开发中的工程地理问题(技术)

2.6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黄向标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10b07db303793c8d967ae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