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言而肥”说的谁
□高凤平
“食言”一词,它是由“食言而肥”一语演变过来的。
据《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孟武伯,此人一向言而无信,鲁哀公本来就对他不满,再加之此人与群臣相处时,说话处处带刺,鲁哀公就更看不起他了。
从表1、表2可以看出:传感器的倾角改变、斜拉索长度的改变均不影响传感器的应变值。从表3可以看出:斜拉索索力是影响压力环传感器应变的直接和主要因素,根据表中数值,做出斜拉索索力与压力环传感器应变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
一是建立对方资信状况及履约能力审查制度。应当建立动态的专业市场队伍准入制度,对申请准入专业市场的外部队伍进行专业化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将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履约能力且专业化程度高的外部施工队伍纳入准入管理的范围,允许其承揽与其自身资质和履约能力相当的施工项目;对于在管理过程中发现的资信状况下降,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履约能力的外部队伍,要及时进行清理。
有一天,鲁哀公请群臣赴宴,孟武伯当然也要参加。鲁哀公有个宠臣叫郭重,因为长得肥胖常常受到孟武伯的侮辱。这次也不例外,孟武伯借给鲁哀公敬酒的机会,又讥讽郭重道:“你长得这么胖,到底吃了什么东西呀?”一旁的鲁哀公听了,非常气愤,便代郭重回答说:“食言多也,能无肥乎!”群臣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孟武伯一贯说话不算数,许诺的事情从来没有兑现过,孟武伯自己也知道鲁哀公话中的意思,颜面尽失。从此,“食言而肥”一语就流传了下来。
明代李开先《水风卧吟楼记》:“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还有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议会》(1943年):“你们食言而肥,不承认这个原来答应承认的区域。”这里的“食言”都是此意。
《尔雅》中对“食言”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这里的“食言”是名词,泛指一切不兑现的假话空话。
不过,后人用到“食言”一词时,大多是动词了,茅盾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中说:“荆轲既已成仙,自然不再管尘世闲事,而多诈的秦王既已过关,自然就食言了。”这里的“食言”与今天常说的“决不食言”的“食言”,都是动词,它和“食言而肥”中的“食言”一样,意思是把说过的话再吞回去,像吃东西一样,吃过就结束了。
编辑 王珊珊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2a9110c1cd7ffebbe346a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