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挥之不去的流言蜚语就像小精灵一样多愁善感--读“回家”_回家论文

缠绵绯恻 如丝如缕——《回家》品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丝论文,品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是温馨的港湾,月还是故乡的圆。千百年来,人们咏叹乡思。本文对乡思的咏叹别有一番情味儿。那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细腻而绵长”。那种感情,含蓄而复杂。“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可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于是,我们回家”,可真回到家,又觉得“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于是,“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那种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想家,回家,别家,再念家,循环的结构,正表现了作品的思路和作者缠绵的情感。这是何等的“苦涩与痛楚”:身可归去;心却永远回不去,却又永远想回去。

文章表达这种缠绵悱恻的情感,除了结构的独具匠心外,其他方面也匠心独具:用典不露痕迹,增加了含蓄美;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文章的音韵很好地表达了情感,如每段尾字,虽不如“凄凄惨惨戚戚”用韵表情之浓烈,却也有某种“气息”向你袭来。

文章还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并行而“悖”的技巧:别人没注意,而我们“停下”脚步;“感到很孤独”,而又知道“不是孤身一人”;“喜极而泣”,又“欲哭无泪”;“微弱而固执”;“蹒跚而执著”;外乡人比本乡人“更像这里的主人”;“遗弃了的故乡”,却又“清晰无比”;“生在这里”,却“注定要离开这里”;“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这看似复杂矛盾的句子,恰表达了矛盾复杂的心情。尤如高山与河流,这之间有太多的空间,填塞了郁郁葱葱的情感;又如奇妙的古筝,奏起低回婉转的歌。

这歌,不是“独唱”,而是越来越多人低沉的“合唱”,文中“我们”的容量越来越大,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家”在文末已虚化为使冷漠、孤独的心得以“温暖”的感觉,一种心理的寄托。这样虚实交融,增加了作品的美学价值,使文章结尾有荡气回肠之感,刻骨铭心之念,如丝如缕般永远缠缠绵绵。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6f098dbea9b9f169cd3d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