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上海探索体育产业化的新路子--探索焦莎成塔的经济价值并将其推向市场以获得强大的活力_体育价值论文

上海探索体育产业化新路——聚沙成塔发掘经济价值 推向市场获取强大活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聚沙成塔论文,上海论文,新路论文,活力论文,强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记者 顾龙)充分发掘体育自身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给中国体育的发展注入强大的驱动力。一个初具雏形的体育产业,已在上海承办的八运会上显露端倪。

八运会是本世纪末国内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体育盛会。1993年9月19日,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在北京接过了全运会会旗,仅短短4年时间,上海总共只花了国家8000万元拨款,就新建、改建了38个体育场馆,这究竟有何“绝招”?

八运会承办者的答卷:不靠行政摊派、不靠号召市民募捐,靠新思路、用市场经济手段,多种方式成功集资近60亿元。

滚动开发是第一招。总投资高达13亿元的可容8万人的上海体育场,靠上海在东亚运动会中积累的2.4亿元资金起家,在建设场馆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聚沙成塔。庞大的体育场室内造起四星级宾馆、游乐场和商场。最绝的是国内首次在体育场内建104个贵宾包厢,每个42平方米的空间售价500万元。当体育场建成时,计算机一揿:光出售包厢,已回收投资2.6亿元。

土地置换,这是各区县承建体育场馆时不谋而合寻到的一条新路。卢湾区首当其冲,1992年随淮海路商业街改造,将卢湾体育馆拆迁。区政府以这笔土地置换获得的资金为基础,另选址建成2万平方米的新的卢湾体育馆。长宁区将地段较好的天山游泳池批租给日本一家公司建商业住宅,然后用这笔钱加上银行的贷款,建成一流的长宁国际体操中心。这一座座以土地置换、集资、合资等各种方式筹资建成的体育场馆,今后将是社区健身中心。

盯住运动会本身蕴含的商机——八运会指定产品、杯赛冠名权、场内外各种广告等。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八届运动会的招商会上,1亿元的成交额完全是由中国自己的企业“托盘”。这预示着中国商家投资体育、收益于体育的意识突破。据统计,八运会指定产品有40多种,28个比赛项目被冠名。由竞技场衍生和辐射出来的大型文化艺术和商品展销活动,更加浓烈地营造了产业化大体育的氛围。上海各区县办的与体育联姻的展销活动就有30来个。这种博览会与大型运动会“连体”的做法,也属上海的“国内首创”,难怪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评语是:“高立意、大手笔、新思路。”

八运会的实践证明:办体育要有经济头脑,一是能“找”钱,二是会“赚”钱。体育已在改革中走向市场,体育也会在市场中越办越红火。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91bbb28bc070bf0a336a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