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农村论文,结构论文,实证研究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金融市场的并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国农村存在典型的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并村局面,所谓正式金融就是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共同组成的金融体系,而非正式金融则是各种独立于政府监管的金融活动,在我国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包括钱庄、农村合作基金会、私人之间的借贷等。文章将概率单位模型运用到金融研究上,应用计量方法对中国农村非正式金融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基本与正式、非正式进入的运行偏好有关;(2)与正式金融部门的运作相比较,非正式金融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特征。非正式金融倾向于根据农户的实际收入信息进行放贷;(3)工业发达地区和农业发达地区非正式金融在经营方面表现出差异;(4)农户家庭主套劳动力年龄在正式、非正式金融部门的信号不同。
文章的结论是:(1)中国农村存在明显的二元金融结构,非正式金融形式不但广泛存在与农村金融市场,而且参与农村经济程度相当高。(2)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的经营方式存在明显差别。正式的金融存在明显的扶持农业的政策倾向,基于商业开率的放贷不显著;非正式金融主要是基于商业性考虑,注重根据农户还款能力的信息进行放款。(3)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产生更多的是基于筛选、监督、合约实施成本方面的差异。
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存在有其理论基础:一是中国农村的小农经济特征;二是固定的监督和实施成本导致信贷市场的规模经济,因此正式金融市场上不具备信息优势,无法实现对众多农户的筛选、监督和实施成本优势;而作为小规模、本地化经营的非正式金融,由于其对农户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够实现贷款的灵活选择和有效回收,因此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具备相对优势,能够长期存在。
摘自《中国软科学》(京),2005.7.83~89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b93ca6b8d359f893cb7a1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