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灵魂工程师”还是“教育家”——教师冠名现象之析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家论文,蜡烛论文,灵魂论文,现象论文,工程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蜡烛”:可贵的精神与悲凉的命运
“蜡烛”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一种真实写照,然而,“蜡烛”纵然照亮了别人,但在燃烧的过程中自身却烛泪点点,烟消云散。蜡烛观锁定了教师悲壮、凄凉的命运,冷落了教师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本真意义,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的缘起和一些教师安于现状的借口,是一些学校强压教师的天然权杖和一些人侵害教师权利不言自明的法理,它冷落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忽视了教师个体存在的意义。因此,“蜡烛”精神固然崇高可贵,但它喻示的是悲凉、宿命、病态的教师形象。教师投身教育事业不能以燃烧牺牲自身为前提和代价,而应是其生命的体现与延伸、价值的显现与意义的生成。
二、“灵魂工程师”:教师的专制与教育的扭曲
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往往漠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把学生视为无生命之物而任意改造,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出专制倾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认同者与遵从者。“灵魂工程师”的冠名扭曲了教师的形象自然也扭曲了教育,它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三、“教育家”:浪漫的怀想与严峻的现实
“教育家”、“专家型”教师是当前喊得很响亮的口号,全国各地也出现了如火如荼的教育科研热潮。这其中不乏具有理论价值、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更多的恐怕是学术与市场、权力合流,打着课程改革这个与时俱进的旗号在给定的框架内搞批量生产、批量制作。众所周知,我国教师现状不容乐观且令人尴尬,不仅教师的学历、技能等职业手段不尽人意,而且教师的观念、素养等职业文化也令人担忧,有许多教师连“教书匠”都做不好。因此培养“教育家”、“专家型”教师只是一个浪漫的怀想。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cbdb5fe73458ff8ca0877f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