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安排解答高考语文试题的时间和顺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顺序论文,灵活论文,语文试题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每年高考,都有不少考生因时间不够用而没能做完语文卷,不仅白白地丢掉了该得的分数,而且由于心情不佳,往往影响后面几科考试的正常发挥。临近高考,本文想从这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语文科试题的时间长度是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般而言,平均1分钟时间做1分题。依此类推,第Ⅰ卷单选题应在60分钟内完成;第Ⅱ卷应在90分钟内完成,其中现代文阅读及语言表述题30分钟,作文60分钟。
另外,还要考虑试题各部分难易程度,考生对各部分试题的驾驭能力,熟悉程度等。基于此,很有必要区别对待。
1.对于侧重考查识记能力的单选题,应尽量节省时间。比如,语音、字形和文学常识题,基本上是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看一遍即可做出选择。每道题(3分)不用2分钟。尤其是语音题,对于普通话不过关的考生,即使投入更多的时间,也难以得分,而不少考生偏偏在这第一道题上卡了壳,空耗了时间。
2.对于考生熟悉的个别题目,要即时解答。考生在备考时已做过的题目出现在高考试题里,是常有的事。此时,考生应一步到位,为做其他题目赢得充裕的时间。
3.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题,应舍得投入时间。第Ⅰ卷的诗词曲鉴赏,第Ⅱ卷的现代文阅读的个别简答题和语言表述题等,一般情况下难度较大,是有意拉开考生分数档次的题,是争分的焦点,得分的重点。这时就应“视为止,行为迟”了。
考场上,时间往往就是分数,要用在“刀刃上”。一份试题,不一定要字字俱读,项项俱看,应当机立断。
下面谈谈做题顺序的安排。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按试题排列的先后顺序逐题解答。但下列情况下,就应作出适当的调整。
备考时已做过的题目出现在高考试卷上。高考时,监考员会提前10分钟把试卷发给考生。考生快速涂写好姓名准考证号等后,还有时间浏览题目,如果发现平时已做过的,允许用笔答题时,应首先“光顾”。
考生自认为有把握的题目(这里不是指平时已做过的)可以考虑先做;自认为没有把握的,可以先放下,不要“死抠”。
关于作文。作文60分,可谓一题定乾坤。由于编排在最后,囿于思维习惯,多数考生也是最后才做。笔者曾多次参加高考监考,实为考生捏一把汗。其实,作文题大可打破这个僵化的程序。比如,在领到试卷后,先看作文,感觉可以马上动笔的,不妨先突破“重点”;在作答其他题的过程中,灵感忽然而至,也不妨立刻切入,一气呵成。
总之,要灵活。无论是时间安排,还是解题顺序。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d06dd9fd603418ab5e492f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