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图论文,热点问题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景海峰在2005年1月4日的《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当前的中国哲学发展呈现出日益明显的三大趋势:一是中国哲学研究、西方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相互渗透与交融,以及日渐频密的对话和沟通。如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融铸出一体化的面向未来的新的中国哲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二是民族意识的日渐觉醒和对本土化哲学叙事的热切期待。西学东渐以来,西方哲学成为建构中国现代思想体系的摹本,从名相术语到问题意识,从学科典范到治学方法,无一不以西学为楷模和依归。在西学的笼罩和导引下,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叙事之民族性背景日渐淡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断裂感也越来越强,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中国哲学史只能“汉话胡说”,处在了一种“哽咽”和“失语”的极为尴尬的状态。如何成立真正的“中国”哲学,而不仅仅是鹦鹉学舌式的“准西方”哲学,是一个依然严峻的重大挑战。三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越来越融入到世界当中,中国哲学的思考和建设也处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和互动状态里。中国哲学的身份性,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中国哲学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表达等等,都需要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如何在普遍的同质化倾向当中,挺立住自我思考的主体性,或者在思想的创造方面能向世界贡献出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产品,这成为考验中华民族整体思维水平和哲学能力的重要见证方式。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复杂纠缠的态势下,在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艰难调适过程中,中国哲学的身份性和自我期许、语境和叙述方式,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绵绵存续的血脉联系如何呈现,等等,这些始终是困扰着当代人的大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围绕着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中国哲学将稳步地向前推进,也许在“真积力久”之后能形成某种合力。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d484ddc2e586030318453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