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农产品涨跌时,你为什么要伤害农民?_农民论文

农产品价涨价跌咋都伤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产品论文,跌咋都伤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大蒜到辣椒,多种农副产品价格轮番大涨,让许多身处行内的人赚得盘满钵满。但很快有人发现,大部分利润都流进了中间商的口袋,农民们却并没有分享到多少实惠。已经有人开始担忧,农产品价贱伤农,价贵亦伤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产品大涨大跌中,吃亏的往往是农民。

从年初一路喊涨,如今遭到爆炒后的大蒜已经卖出了“海鲜价”,有人靠囤蒜一夜间成了百万富翁。11月中旬有分析人士曾算了一笔账,从蒜农手中收蒜,最高价格是每市斤1.8元,进入大蒜交易市场后,最高价变成4元/斤,到超市每市斤8元,除掉成本,蒜农每生产一斤大蒜收益不到1元,按照亩产2000斤计,去除去年亏损,每亩大蒜农民收益仅1000元。

随后,辣椒接过了价格暴涨的接力棒。12月初,大连干辣椒零售价达到了18元每斤。但吉林12316农村热线专家讲,吉林几大辣椒主产区的椒农并没有感受到涨价的实惠,“网上看是价格大涨,但实际上农民的辣椒并不是那么好卖,像三樱椒和金塔,都是韩国最好的品种,收购价只有5元/斤左右,个别好的能卖到6元/斤,当地的板椒、铁椒等也就是三四元/斤,没像下游价格卖的那么高,卖的也不是特别快。”

专家分析:一直以来,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总是滞后于市场的波动,永远赶不上点。之所以农副产品爆炒中利润大多被贸易商获取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如果农民及时知道价格上涨的信息和宏观经济的形势,就会在价格的不断调整中卖产品。农民获取的信息多了,就有了分析市场的能力,不再会盲目的销售和采购了,那么贸易商就不会获取那么大的利益了。”“大涨时农民的心理预期就会升高,导致惜售;大跌时农民的心理预期又会破溃,越跌越卖。”专家认为,在信息传递越来越顺畅的现在,农民的传统心理阻碍了他们在上涨行情中获益,有个卖跌不卖涨的习惯。

联系电话:0351-7122943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db62335d7c16576df475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