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0:收购品牌不如自创品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牌论文,自创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据媒体报道,广州民企将以2亿欧元的代价收购世界著名品牌皮尔·卡丹。对此,笔者却不以为然。笔者认为收购皮尔·卡丹的行为,未必聪明到哪去。若果真能让皮尔·卡丹从此成为地道的中国货,倒也能彰显中国企业家的阔绰与实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上世纪80年代,皮尔·卡丹时装进入中国,当时穿上它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但是如今的皮尔·卡丹,几乎是中国城市街头天天“清仓大甩卖”的产品。如果真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花2亿欧元收购这种没落的品牌,与烧钱玩没有多大区别。
早先也有业内人士说过,中国已成了国际诸多服装大品牌群雄逐鹿的战场,皮尔·卡丹的世界影响力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这些年在时尚界基本没它什么事了。近年来,身体欠佳的皮尔·卡丹先生本人也曾多次表示,对时装界已不抱幻想。欧美企业家为什么对就近收购悍马、皮尔·卡丹之类的品牌无动于衷?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也对市场前景“不抱幻想”;另一部分原因笔者认为是,他们自己本身就已拥有知名品牌或正在创造名牌的路上。中国的企业之所以对收购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缘于“走捷径”思维——想快速成为名企。
无论是真收购,还是虚晃一枪,收购世界知名品牌的动作本身,足以吸引世界目光,使收购者迅速走红。譬如,欲收购悍马与皮尔·卡丹的两家企业,原本都籍籍无名,收购事件后,关注度就立马不同了。我想,如果是假收购,无疑会暴露出企业诚信方面的缺陷;如果是真收购,则显示出一种“懒商”行为——不通过自身努力创造品牌,而是靠重金购买品牌。
中国的企业当前要克服的主要问题,是诚信与创新不足。而诚信加勤恳,是创造世界名牌的最基本原则。如果我们有2亿欧元(相当于20亿人民币),还愁生产不出好的产品么?如果我们的经营之道始终以人为本,不欺骗顾客,还愁创造不了好的口碑么?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太多的企业,不从长远来考虑经营,而是将精力放在如果巧妙地对付顾客上面,并由此形成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懒商”行为,是创造不出自己的好品牌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悍马还是皮尔·卡丹,这些洋品牌的市场剩余价值已经不大,我们的企业如果要收购这些已经风光不再的品牌,短期内或许能快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销售业绩,但同时也抑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哪来的竞争力呢?潜心培育自己的服装品牌,这才是我们的企业发展的根本之策。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db9df6b4ede6b44802d912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