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华东波的碑刻理论

花东卜辞字形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卜辞论文,字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花东卜辞所属时代当如何确定,是颇为棘手的问题。原有的一些断代标准在这批卜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字形”便是其中之一。考古工作者根据地层关系作出的判断(即认为属于殷墟文化第一期晚段,大致相当于武丁早期)与一些研究者根据卜辞内容、文例所作的推论(即认为属于武丁晚期),可谓大同小异。但若以卜辞字形验之,二者均有不合,呈现诸多矛盾,颇难作圆满解释。究其原因,在于花东卜辞字形与小屯武丁卜辞相比,异多同少,且多古怪离奇,原始之态又与“后期”之形并存。一言以蔽之,便是混杂。

以对小屯卜辞之已有认识来观察花东卜辞,则可发现,花东若干字形在小屯卜辞中属晚期写法,或系武丁以后用法。最突出例证莫过于月、夕二字。

与月、夕相类似,明显属于中晚期字形者还有王、于、羌、癸、占等字。

由上述诸例观之,花东卜辞似有可能比小屯之武丁卜辞还要早些。学界普遍认为,花东卜辞乃非正宗王室卜辞,其埋藏地(出土地)距小屯不过里许(其占卜地待考),所契卜辞之字形结构与小屯卜辞之差异竟如此之大,除书手(契刻者)习惯、好恶之因素外,着实不能排除时代或有先后这一因素。笔者浅见便是:花东甲骨早于小屯所出,当系盘庚迁殷后草创时期之物,若干字形之“原始性”正是其草创标志之一(前辞形式简率、行款杂乱、随意刮削等亦然)。此说能否成立,关键之一便是如何解释本文前半部分所论及的“颇费思量”的“晚期”字形问题。这是治契者面临的一个学术难题。

对于晚期字体与卜辞断代的矛盾,《前言》干脆认为,“这些所谓的‘晚期’字体早就出现了,只不过尚未流行,至帝乙、帝辛时期才被王的贞人集团所接受,成为广为流行的字体”。在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这也不失为一种较灵活的说法。受此启发,笔者更有一大胆设想:本文所论原以为属“晚期”之字形,其实恰恰是早期字形。,亦不过是恢复古形而已。如是,小屯早期卜辞之字形未必皆早于晚期卜辞之相关字形,而晚期卜辞之字形亦未必晚于早期卜辞之相关字形。这便是花东卜辞混杂字形迫使我作出的一种解释。是耶非耶,切盼识者指教。

2009年6月初稿于岭南三鉴斋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e2c4acb5ed969887dd2c90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