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第20栏:需要考虑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方式_国外宏观论文

专栏20:支持企业“走出去”方式须考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出去论文,专栏论文,方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近日表示,商务部发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改革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走出去”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带给中国企业加快实现国际化的良机。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让全球企业都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企业迫切希望通过多种渠道融资。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资源、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还是上市公司股权,都出现了罕见的大跌。因而,在经济危机继续深化的时候,无论是中铝对力拓的大手笔投资,还是五矿对全球第二大锌矿开采商Oz Minerals的全盘收购,都表明中国企业出海收购的大趋势已经形成。

虽然国际经济危机给予了中国企业大步“走出去”的机遇,但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交的学费也相当惊人。中国企业“走出去”遭到挫折表明,当前中国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绝大多数企业并不具备跨文化整合的能力。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话说:“我们仍缺乏在跨国兼并之后整合两种不同文化的能力。迄今为止,鲜有亚洲大型公司进行成功兼并的例子。”言外之意,对于企业经营中智力因素占据颇为重要位置的行业,并购所带来的文化整合要求远远超出了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能力。虽然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出海收购提供了机会,但低价仅仅是并购决策考虑中的一个因素,尚且还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多数行业来讲,跨文化整合是目前阶段中国企业仍然难以逾越的鸿沟。

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遭受惨痛教训证明,中国企业并没有从规则、文化、融资甚至语言上做好“走出去”的充分准备。眼下,政府在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上,应当鼓励企业以合适的方式“走出去”。如在选择兼并对象时,不妨定位于那些对管理要求不大高的并购领域;以财务投资的方式进行,不需要控股和管理被并购企业;以参股的形式参与并购企业的管理,从中积累参与国际企业管理的经验,为真正实施国际化战略做好必要的准备。

虽然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但这不能成为放弃国际化的理由。只有采取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整体推进,规避因文化差异、劳资差异、管理差异、技术差异等带来的不适应与被动,缩小在管理能力和整合能力上的差距,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e57a6d6536af82152d0f02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