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杨凌提出土地流转的五种模式_杨凌论文

杨凌提出五种土地流转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种论文,土地论文,模式论文,杨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田无人种”和“想种无田耕”,这曾经是土地与耕作者之间的一对矛盾关系。为破解这一难题,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根据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合并改向、企业租赁、反租倒包、自愿互换、入股合作”5种土地流转模式,组织农户结合5种流转模式完成了杨凌区大寨乡寨西村、西小寨村、孟寨村和五泉镇桶张村、斜上村、五泉村、崔家村7个村的土地银行的组建。此后,“离地从商”的农民不用再惦记家中的“一亩三分地”了。

企业有发展

3月24日,记者驱车来到杨凌示范区五泉镇帅家村。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苗木花卉基地,记者看到,杨凌汇成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当地农民正在孵苗。当得知记者正在采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进展情况时,公司总经理阎小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她说,自2月初他们的高酸苹果加工项目与园区达成入园初步议项以来,五泉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苗木花卉包抓组与园区办密切配合,走访专家教授、征求意见、研究论证,并及时向园区管理中心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使项目得以顺利签约。随后,苗木花卉包抓组、五泉镇党委政府组成土地流转联合工作组,深入到五泉镇帅家村,放弃休息日,不分昼夜,逐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阎小芹说,该项目在入园建设中,为了充分考虑被租地农民群众的利益,由村委会统一组织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务工。企业入园建设以来,共提供就业岗位150个。

农民有甜头

说起土地流转,杨凌示范区五泉镇帅家村村委会主任袁芳婷有说不完的话。她说,目前他们村的土地已流转了181亩,村民对“土地银行”这种租赁方式很认同,企业到村子发展项目,农民不但能到企业打工挣钱,而且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能带动村里的产业,因此她认为,“土地银行”是农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村民王梅侠喜滋滋地对记者说:“我家的1亩多土地被流转以后,可以在村里的苗木花卉基地打工,一天就能挣50多元钱,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现在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据了解,目前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已有8000多亩土地通过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联系电话:0771-2625848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eeab6b3880028f9b5400e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