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汉语不可容忍的翻译之光--从去范畴论汉语动词与名词的关系_英语论文

汉语不能承受的翻译之轻——从去范畴化角度看汉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动词论文,角度看论文,范畴论文,不能承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围绕着“这本书的出版”的句法分析及其争议,提出下列意见:(1)汉语和印欧语显性的语法差异主要在词进入句法组合后有无形态变化,这造成两种语言在名词的指称表达和动词的时体表达等多个方面的不同。(2)汉语词类的“包含模式”(名词包含动词)具有启发性,但面临不易下分布定义和进行集合论表示的困难。(3)现代汉语助词“的”是一个有多种历史来源的异质的语法形式,其语法功能驳杂不纯。(4)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成分受“的”字结构修饰受到严格的限制,并且是不可类推的。(5)汉语缺少表示自指意义的名词化手段,翻译外语中的“定语+自指的动性名词”形式,使汉语动词发生去范畴化,并造成大量的动词通过转类派生出相应的名词。(6)英语名词化短语的派生,要经过句子的短语化和核心动词的名词化两个步骤;而汉语名词化短语中的动词性成分可以名词化,也可以不名词化。(7)英语的名词化是梯度连续的(动词—动名词—名词),而汉语的名词化是两极对立的(动词—名词),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之类格式是歧义结构。(8)当汉语没有跟外语相应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化形式时,只能硬译,结构造成并列成分在词类上的不一致。 (9)总而言之,对外语的翻译推动汉语动词的去范畴化,并促使汉语的语法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最终造成“这本书的出版”这类语法难题。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1eb2467a7906c7418f2e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