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研究价值取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课题研究论文,价值取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题研究在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把课题挂牌和获得论文奖励作为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教科研工作的尺度,导致拉大旗作虎皮,弄虚作假;二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教育问题,而形成的成果大多又是经验性的;三是很多教师从事类似“专业化”的活动,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统计和分析,然后归纳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和技术,试图发现并推广自己所获得的实证性的教育教学知识,并把自己的感受性的东西(实践和经验)不科学地升华为某种方法理论,一厢情愿地要在更大范围推行研究成果。
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本质是在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对自己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理性的修正和完善。课题研究的过程更多的是教师学习、反思、实践和发展的过程,其最终价值要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的程度,不能为“研究”而研究。
教学是一种艺术,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实验,不能完全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人的所有属性和非属性的动态活动,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的一面,试图通过研究,发现和积累教育的真理性知识,已经被无数的教育家所否定。中小学课题研究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性研究,教师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个人化的、特殊化的、经验性的东西,这正是教育艺术性的体现,我们不能以自然科学研究的标准来规范和评价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是在获得一种教育的智慧,而不是要形成学术化的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专业化”的实验研究方法并非是教育科研的唯一常态。课题研究不是要求中小学教师去探索和构建符合某个理论的规律和方法,其最大价值在于让课题理论渗透到教学常态中,改变那些“非理性”的和“无意识”的教学常态,让教师自己的经验变得更可靠一些。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63811dd076985fdaa48b6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