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安全之化学药品——警惕误服导致小儿食管灼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药品论文,食管论文,小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明明从农村来到舅舅家度暑假。一天,他在外边玩得满头大汗,刚进家门,就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瓶“汽水”,他抓起瓶子仰头就喝,谁知竟如同吞下了一团烈火,烧得他疼痛难忍。原来瓶中装的是舅舅准备用于清洗旧漆的氢氧化钠溶液。明明当即被送进了医院,发现口腔和食管粘膜受到严重灼伤。
经过精心治疗,明明痊愈出院了。出院不到两个星期,明明觉得吃东西时怎么也咽不下去,在医院经检查,发现明明的食管下段有一疤痕引起的狭窄区。后来医生用食管扩张器对狭窄部位作了多次扩张手术,前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明明才恢复了健康。
食管灼伤大多发生于吞服腐蚀性化学品后,其中以强碱为多,强酸次之。据临床资料统计,因苛性钠(俗称火碱)而致的食管灼伤约占85%,少数由来苏水、碘酒或过锰酸钾引起。强碱如氢氧化钠,为传统的家庭清洁剂和食物发胀剂,液态的氢氧化钠无色透明,与水很相似,容易为儿童所误服,特别是口渴时,常常大吞大咽,导致口、咽、食管和胃的广泛性灼伤,严重者可致死。幸存者晚期常发生食管不同程度的疤痕性狭窄,轻者只能进少量流汁,重症者滴水不进。患儿因进食困难、营养不良、消瘦,严重影响健康并危及生命。
食管灼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吞服腐蚀剂的类型、浓度、总量以及腐蚀剂与食管组织接触的时间。碱性的腐蚀剂穿透性强,富有粘性,可迅速附着在咽、食管及胃壁,可导致较酸性更为严重的灼伤。而酸性腐蚀剂易致胃幽门痉挛,以致酸剂在胃窦部停留时间过长;固态物如结晶和粉末易附于粘膜表面,吞服后因发生剧痛,常迫使食者停服,所以灼伤多局限在咽部,误食者含于口中而未下咽者,灼伤局限在口腔部,大口吞咽者则以食管及胃损伤为重。
对误服了强碱、强酸等腐蚀剂的患儿,必须及时抢救,尽量缩短腐蚀剂在食道和胃里停留的时间,否则腐蚀剂会继续向组织深部侵蚀,造成食管或胃肠穿孔。对服碱者尽快给其服稀酸溶液,如2%醋酸、食醋或橘子汁、柠檬汁等,每次100~200毫升,反复多次;服酸者应及时饮水稀释,再饮服碱性溶液,如稀氧化镁乳剂、氢氧化铝凝胶,但忌用碳酸盐类药物,以免产生二氧化碳,引起胃肠充气或胃穿孔。经上述急救后,再给患儿服一些牛奶、蛋清或食用植物油,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防止误服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妥善保管腐蚀剂。腐蚀剂不可随意放置在小儿伸手可及之处,亦不可放入碗橱或其它存放食品、调味品和药品的地方,以防意外的发生。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6944e220212a6cf0afbc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