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民生论文,公众论文,指数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热点解读
“谈食色变”、“饮水思危”、“忍气吞声”——这是1月15日上午公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 (2006)》中使用的3个关键词,分别描述了中国公众面对的食品、饮水、空气污染问题。
“环保民生指数2006”,这一由环保总局指导、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环保指数,被称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
食品安全、饮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位列公众关注度前三位
“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有86%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人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
“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仅仅影响和制约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到了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对这组数据作此解读。
在访问的14类问题中,被访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有 82%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安全“比较关注”或“非常关注”。而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被访者则占到38%。
专家认为,由环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不洁的土壤、水源和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老百姓对直接关系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举箸不定”。
关注度“屈居第二”的是饮用水污染问题。在被访者中,对饮用水污染表示“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达到81%,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见过饮用水污染问题的被访者占38%,与食品问题持平。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流域水污染事件,让老百姓对饮用水质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对于空气污染问题,表示“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被访者占73%。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见过空气污染问题的被访者占42%,这个比例高于食品和饮水。
据统计,空气中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是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00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 2549万吨,超过环境容量一倍以上,全国烟尘排放量达1182万吨。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84677e094973345b4b12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