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菇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杨树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杨树菇又叫柱状田头菇;又因杨树菇有类似松茸的味道,日本称其为柳松茸。杨树菇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但至今未形成批量生产,原因是单产较低。现介绍一种采用田间的栽培方式,使产量有明显的提高。
1.选择栽培季节 杨树菇在高温季节温度上降至25℃或春天低温上升至20℃时,子实体可大量发生。按当地气温达到这个温度时就可倒计时安排生产。华北地区春栽2~3月完成接种,5~6月出菇,东北地区则需推迟,华中地区应在1~2月完成接种,3~6月出菇。秋栽也依此类推。
2.培养基配方 木屑、棉籽壳、玉米芯均可作为主料,填加一定比例的辅料即可生产。比如(1)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2)玉米芯68%,米糖30%,石膏1%,石灰1%。也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合理配比。将原料干拌均匀后,加水湿拌,使含水量达65%、PH6即可。
3.菌袋制作 把拌好的料装在17~18厘米×33厘米或20~22厘米×38厘米的塑料袋,装好料后,用绳扎好袋口,进行灭菌。当常压锅内温度上升到100℃时,保持10~12小时,闷锅一夜后取出进行接种。一瓶栽培种可接10个左右栽培袋。接种后,袋口套上无棉颈圈,移到培养室内,保持温度在20℃~23℃之间,遮光培养。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发现菌袋间温度超过30℃时,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高温烧菌。有感染杂菌的,要及时处理掉,防止传染。
4.作床 田间栽培杨树菇可选在林间、竹林、果园、农作物行间及空地里进行。场地要求土质疏松,容易排水的地方。在地上开畦床,要求宽1~1.2米,深度以菌床高度来定,长度则由地势而异。畦床之间留50厘米宽的作业道,并在四周开好排水沟。
5.脱袋埋土 将长满菌丝的菌袋,脱去塑料膜,直立排在畦床内,或将菌筒分成两段后,再放入畦床中,菌筒之间相距3~5厘米。最后填入土,并在表面覆盖2~3厘米厚的湿润细粒土。遮荫条件不好的,应用草帘或遮阳网搭建拱棚,创造一个“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在初期,主要以保持土壤湿润为主,并适当通风换气,保持棚内温度在15℃~25℃之间,诱导子实体发生。
6.出菇管理 当子实体长出后,利用喷水来提高棚内湿度,使之达85%~95%,并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棚内CO2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当子实体长至菌盖尚未破膜时,就要采收。由于杨树菇的菌柄较长,也是食用部分,可在子实体长到3~5厘米时,停止揭膜通风,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菌柄生长,抑制菌盖展开。采完一潮后,向床内适当灌水,以补充菌床内的水分,然后停止喷水,待下一潮菇长出后,再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ea17d32dd0134e374b0e1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