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多普勒效应_多普勒效应论文

多普勒效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普勒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由远而近驶来时,汽笛的声调变高;向远处驶去时,声调则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

当火车驶向观察者时,汽笛发出的声波频率比火车停驶时增加,声调就变高了。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情况相反,频率就降低了,声调随之听起来就变得低沉了。

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证明这个假想的正确性,他让火车向前和向后运动,并在火车上安排了一些号手来演奏特定的乐曲。同时,地面上又安排了另一些乐手,他们的任务是辨别乐曲的音调,以确认或否定这位科学家假想的效应。这种现象即便在火车停驶时也同样会有,只不过这时需要观察者来回走动进行观察。

为了完全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之间的间隔缩短,好像波与波之间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声波个数就增加了。

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之间的间隔大了,好像波与波之间被拉开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出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方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的是颜色的变化。

在分析恒星发出的光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ff73529e44e341c25215b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