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汉学[1]2004年在《高频彩超结合微淋巴管密度对浸润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价值判定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浸润性乳腺癌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与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免疫组化法利用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染色乳腺癌病理组织标本,得出病灶内微淋...
陈兵[1]2004年在《CEAmRNA、CK20mRNA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外周血、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CK20mRNA的表达与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CEAmRNA、CK20mRNA为指标,用RT...
郭婷婷[1]2004年在《MXR7在肝癌中甲基化的研究及MXR7抗体协同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MXR7在肝癌中甲基化的研究目的—前期研究表明MXR7/GPC3基因在肝癌组织较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而在正常肝组织中表达沉默。另发现该基因在多种肝癌细胞系中表达,但在其它21...
周建维,程琪,谢幸,陈怀增,叶大风[1]2004年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白介素-10水平与其腹腔免疫功能缺陷关系的探讨》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属于Th2型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起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参与了多种...
仇容[1]2004年在《DCC与P53、VEGF基因在结直肠癌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DCC基因杂合性缺失的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eletedincolorectalcarcinomagene,DCC)是位于18q21.3上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为190KD的跨膜磷蛋白,参与细胞间或细胞和...
陈芳芳[1]2016年在《Id3基因表达在逆转肺腺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已成为恶性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肺癌,尤其是占肺癌80%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
侯向华[1]2004年在《CD14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调节作用及人卵巢癌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的构建》文中认为【背景】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7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且多因转移而死亡,因此探讨肿瘤浸润转移分子作用机制和基因治疗成为目前卵巢癌研究的热点。CD147属免疫超家族成员,不仅参与机体的...
李洋[1]2011年在《靶向肺癌重组抗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抑瘤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对抗CEA单链抗体T84.66进行了二硫键改构,设计并人工合成了抗CEAscdsFv基因序列,并通过柔性连接肽将SEA基因序列融合在抗CEAscdsFv末端,此基因序列命名为SC-C/SEA。将上...
张家文[1]2004年在《影响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多因素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度高、预后差,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约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绝大多数研究认为TACE是肝癌不能手术的首选疗法,经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部...
张德志[1]2004年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变化及其意义》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性黄疸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但对于多数患者而言病变发现时往往较晚,已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或吻合术,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失去治疗机会。随着介...
凌斌,陈纲,祝怀平,赵卫东,王群华[1]2004年在《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放射线照射后NK92细胞对人卵巢癌细胞杀伤活性及其成瘤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NK92细胞进行照射处理(800cGy),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为靶细胞...
刘可夫[1]2004年在《肾肿瘤的动态CT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肾肿瘤的动态CT与肿瘤血管生成两个重要的指标——微血管密度(抗CD34染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和探讨动态CT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以求更加合理地解释肾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为肾肿瘤的影像学评价提供更加可靠、...
彭桂福[1]2004年在《基因组芯片制备及其在筛选肿瘤相关基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高危常见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不仅涉及到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失常,而且涉及基因组的重排。寻找新的肿瘤相关基因是目前全世界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传统...
吴飞翔[1]2004年在《erbB家族及EGFRv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c-erbB-2、c-erbB-3及c-erbB-4的mRNA及EGFRvI...
尚杰[1]2004年在《survivin、VEGF和CD3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近年来,中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发病显着高于农村。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肿瘤诱导的...
刘磊[1]2004年在《IFNα2b与肿瘤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多肽融合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鉴定》文中研究指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抑制细胞的DNA合成,减慢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这种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比对正常细胞的作用强50...
孙平[1]2004年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及联合化疗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基因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理。2.研究血管抑素基因联合化疗药物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诱导的裸鼠腹腔肿瘤和腹水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
成胜权[1]2004年在《Survivin基因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HCC死亡率居各国之首,但是肝癌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肝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只...
韩慧兰[1]2004年在《叶酸高分子复合物靶向抗肿瘤药效及机理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叶酸(Folicacid)是一种分子结构中含有喋呤环的小分子维生素,为真核细胞单碳代谢和核苷合成所必需。动物细胞缺乏叶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它们只能依赖细胞表面的叶酸特异结合蛋白(即叶酸受体,Folatereceptor...
付娜[1]2016年在《长链非编码RNA-ATB在HCV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为世界性健康问题,据WHO报道,全球HCV感染流行率约3%(约1.85亿感染者),每年约3.5万例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50万例患者死于HCV相关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