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飞,陈波,曾健,陈俊强,廖清华[1]2006年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方法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专利蓝和锝99标记的大分子右旋糖苷(99mTc-DX)为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显像,术...
欧阳祖彬[1]2003年在《兔移植性VX2肝肿瘤局部消融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评价经皮穿刺硫酸注射疗法(Percutaneoussulfuricacidinjectiontherapy,PSI)治疗肝肿瘤的可行性和对兔移植性VX2肝肿瘤的疗效;观察术后血清生化、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为...
赵瑞[1]2003年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HL-1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指出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五年存活率仅在30%,常规治疗方法难以提高其五年存活率。由于深居盆腔,起病隐匿,且易复发,临床发现多属晚期,因此,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残余病灶的及时清除是改善预...
蒋亚玲[1]2003年在《p53和p7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p53基因是一个经典的抑癌基因,而p73基因作为p53基因家族的第一个新成员,与p53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本研究探讨了p73、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二者的相互关系...
林乐[1]2003年在《肾细胞癌116例的手术治疗与肿瘤免疫组化测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116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肾癌根治术113例,姑息性肾切除1例,保肾手术2例。其中透明细胞癌62例,颗粒细胞癌13例,混合型细...
卢致辉[1]2003年在《雌、孕激素受体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和预后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组织是否存在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表达;阐明ER、PR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回顾性地分析雌激素...
李明[1]2003年在《Inv(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不同FISH技术对inv(16)AM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4种探针(MYH11单色探针、MYH11双色探针、16号染色体长臂涂抹探针和22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3种FISH技术(单色FISH、双色FISH...
凌云[1]2003年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EPO-R)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分布表达及意义,以及重组人EPO(rhEPO)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独特型EPO-R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A...
黎玲[1]2003年在《外源野生型P16基因转染对膀胱癌细胞周期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细胞周期调控在正常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中具有关键作用。肿瘤细胞最基本的正常生物学行为改变就是对细胞周期的调节失去控制。现在一般认为具有活性的Cdk4-CyclinD1复合物可以帮助细胞通过细胞周期中的限制点R,在越...
张龙江[1]2003年在《肝脏的血液供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单次注射对比剂期间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行肝脏血管结构叁维重建的可行性;评价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显示肝动脉...
荚卫东[1]2003年在《奥曲肽抑制肝癌肿瘤血管生成和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典型的多血管性肿瘤,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多种血管生长因子,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能够抑制肝癌生长和复发转移。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中可以明显的...
吴庆华[1]2003年在《宫颈癌组织中FHIT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及其与基因失活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宫颈癌是妇女好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位于女性生殖系统常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已明确为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许多HPV阳性的妇女并不发生宫颈癌,故认为还有别的病因参与...
王海燕[1]2009年在《靶向VEGF基因的siRNA和树突状细胞对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血管新生和免疫受抑是肿瘤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机制。肿瘤患者体内多存在免疫缺陷或功能受损,肿瘤细胞通过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逃避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其中树突状细胞(DC)分化异常和对T细胞刺激...
吕涵青[1]2003年在《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磁共振扩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脑血管病,为了提高生存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显得至关重要。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姜润德[1]2003年在《人鼻咽癌顺铂耐药细胞系(CNE-2/CDDP)的建立及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鼻咽癌是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0/10万,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81%。与其它恶性肿瘤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着特点:(1...
张军权[1]2003年在《大剂量照射后造血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大剂量照射后造血功能的变化规律,寻找判断大剂量照射后造血损伤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探索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新指标和治疗新靶点。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照射后C57BL/6J小鼠的生存率、外周血象、CFU-GM系集落培养...
赵午莉[1]2003年在《小分子多肽024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小分子多肽024”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1.应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和其它人肿瘤细胞株及腹水型肝癌H_(22)荷瘤鼠观察小分子多肽024的抗肿瘤作用;2.应用电镜、流式细胞分析术等方法探讨其抗...
沈恩允,王维刚,李毅,张胜华,甄永苏[1]2004年在《内质网滞留型抗Ⅳ型胶原酶胞内抗体对肿瘤细胞侵袭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特性,Ⅳ型胶原酶(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恶性肿瘤转移扩散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胞内抗体技术,阻断Ⅳ...
齐锦[1]2003年在《MICA反应性γδT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是位于MHC-Ⅰ类区域的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多态性。该基因可在多种上皮肿瘤细胞表面表达,并可被Vδ1γδT细胞所识别。本论文旨在研究固相化的重组MICA分子(rMICA...
钱晓萍[1]2003年在《氧化砷诱导耐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R2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多种耐药机理介导的肿瘤抗药性是白血病化疗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耐药肿瘤细胞的抗药性主要表现在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临床表现为化疗无效。如何克服肿瘤的耐药性成为提高白血病治疗缓解率,降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