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论语》之“知”杨修国(江苏师范大学221116)摘要:“知”是《论语》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实词“知”的意义类分,进而对动词性“...
孔子自下而上的德育目标体系研究席婷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孔子向内构建认知结构,以“德”、“才”、“行”为核心支撑因素,设立了“君子”的个体德育目标...
“高宗谅阴”的“隐度”文化及古代“温仁”——兼论前谐声时代闭口韵向舌鼻韵演变趋势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摘要]先秦文献所记“高宗谅阴,三年...
《论语》中的“遂志”李阳(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君子以致命遂志”,不同学派所看重的“志”不同,相应的如何“遂志”也是不同。从《论语》一书中谈及何谓“遂志”与何...
新时代人权法研究人权普遍性的仁学基础:从《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出发化国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38)摘要:《世界人权宣言》中第一条关于“良心”的表述,其哲学根基...
以气代天和仪礼分裂背景下的孔子民德守护——从生、性概念的系谱学分析入手张可越摘要:生、性二字,古字通用,其意涵却大为不同,可区分为生性、气性两套概念结构。通过对先秦文献和历史事...
原始儒学对事功的重视白宗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北京100192)[摘要]儒学核心价值之“仁”除了内在情感之外,还有外在事功的维度,孔子许管仲以仁说明了这一点。战国以后的儒...
“孝弟”与“仁本”——原始儒学的情感性解读吴先伍[提要]孔子将“孝弟”当作仁本。过去人们过分地重视“孝弟”的行为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孝弟”的情感性,从而使得儒学的发展走向教条...
“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以朱熹对《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诠释为中心乐爱国摘要:对于《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汉唐时期...
《论语》“尧曰”章大旨析疑刘娜1,陈洪杏2(1.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天津300191;2.福建省委党校哲学部,福建福州350001)摘要:《论语》“尧曰”章可把握为...
儒家“仁”观念的三个维度张扬(鞍钢教育培训中心〈党校〉,辽宁鞍山114000)【摘要】《论语》中的仁并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意义,我们只有将仁视为一种具有贯通、渗透到不同事物中的精...
儒、道“赤子”之喻辨略黄克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北京100872)摘要:诚如赤子或婴儿以其潜在的丰沛生机和成长可能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引“赤子”或“婴儿”以为譬,会因着取譬者...
“仁”的领导德性解读束东新(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摘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了平等思想,每个人都可以培养仁的品德,每个人都有成为仁人的可能。除...
朱熹行政哲学思想的三重视域王升平(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53)摘要:朱熹行政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意蕴。在本体论层面上,其以“理”为核心,确...
明代会元唐顺之科举八股文《一匡天下》考述张艳丽[摘要]《论语》作为“四书”之一是科举考试的范畴,其中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言论成为出题的内容。“一匡天下”是孔子对管仲功劳的评价,也是...
直觉、理性、生命本性——论梁漱溟道德根本论的理论建构与思想特色田文军[提要]梁漱溟由西学、佛学回归儒学,将道德“根本”归之于“直觉”“理性”或“生命本性”,其目的也在于肯定维系...
人伦规范与价值重建——《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疏解刘光洁(重庆大学国际学院,重庆400044)[摘要]《论语·学而》篇“信近于义”章为...
《论语》中"仁"的探析黎池莲(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仁"是《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前人已对"仁&...
简论中国传统“人本”管理思想孙铮(唐山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河北唐山063000)【摘要】“人本”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传统“人本”管理思想研...
诚信价值观的内涵阐释与践行要义徐正兴周可真内容提要中国古籍中“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实”,表示三种关系的统一:“言”“物”或“名”“实”的统一;“言”“心”或“言”“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