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颖[1]2002年在《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和收益分配与协调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技术联盟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深入研究技术联盟的组织形态和收益分配与协调机制,对充实和完善技术联盟的研究内容,以及企业技术联盟形成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政府有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对技术联盟的组织...
孟现志[1]2002年在《大学科技人才精益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强烈地表现为各自拥有的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大学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它造就和提供的科技人才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直接关系这场竞争的成败。科技人才培养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工业的“精...
李晓拓[1]2000年在《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文中认为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无论转让、许可还是作为出资,均离不开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故此,本文专门以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简称权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概论。本章首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概念和方式进行了法律...
胡卫东[1]2000年在《论我国军工产品的国际化营销》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军品生产和军品贸易的新趋势以及军品市场的特殊性,论述了国际化营销是我国军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的观点。在探讨我国军工产品国际化营销策略时,指出了“认识国际市场,开发国际市场,满足国际市场”是我...
梁立新[1]2005年在《试论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创新》文中研究指明高等学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的重要产源地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合作者,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大力提高...
史先东[1]2000年在《科研课题立项及中后期管理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评价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文献复习和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选出28个指标作为军队科研课题立项和课题结题评价的备选指标,采用Deiphi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经过两轮的正式专家征询,分别筛选出19个和21个指标确定为军队...
黄金元[1]2005年在《国家系统安全理论初探》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面对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社会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尤其是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从而形成了“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均势安全”、“新集体安全”、“新综合安全”等各种...
李伟民[1]2015年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从依赖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成本产品的传统经济时代全面进入依赖新产品研发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均提出了切合时代发展的创新驱动战略,试图通过创新增加发展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