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强[1]2004年在《适应分期开发建设的局部地段城市设计形体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很多城市都采用了分期开发建设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有效的缓解了城市大规模开发建设中这一突出矛盾。分期开发建设实施阶段同时也是空间环...
刘元庆[1]2004年在《商业建筑前空间探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趋向,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外曾出现过的许多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以及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脱节、无序等状况显得尤为突出。针对我国城市商业空间发展的诸多矛盾,本文从研...
章广明[1]2004年在《城市滨水区域景观生态优化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滨水区域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滨水区域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城市滨水区域的复兴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本文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主要...
刘竹君[1]2003年在《中国传统庙市空间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再生》文中提出论文通过回溯庙会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起源及集市作为庙会活动的衍生物的产生,分析庙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通过“市”的介入开始发生量变,直至庙市的形成完成第一次质变的过程,找到庙市空间的内部结构“庙—市”。并通过对湖州新市觉...
姚琴琴[1]2014年在《福建省绿色城市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猛发展,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类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城市世纪”。然而,城市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日益恶化的城市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因此,寻求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
刘和[1]2003年在《滨水城市中心公共环境的活力》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部分已经建成的滨水城市中心公共环境缺乏活力的现状,探讨提高滨水城市中心公共环境活力的方法。文章从分析使用者、场所和活动之间的关系入手,归纳了两种模式,并以此作为基础分别从规划设计和场所经营管理两个角度阐释与滨水城市中心公共环境活...
程艳红[1]2003年在《论我国转型期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体制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公共财政”转变。财政体制的转变根源于经济体制的转变,是国家财政体制适应经济改革开放而作出的转变。虽然我...
郑振华[1]2003年在《城市游憩广场使用状况及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游憩需求增加,城市游憩广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场热开始兴起,但由于设计缺乏对人的行为、心理,人与环境关系的考虑,这些广场并不能很好地...
张玺[1]2013年在《基于空间句法的旧城居住型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进入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ˋ多数大城市正处于“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由人地矛盾导致的城市交通拥堵运行低效空间蔓延及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峻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模式ˋ以其超强的运输能力快速准时节能的绿色高效...
张翼飞[1]2007年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市民的购物、游憩、休闲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人文风貌、社会观念的窗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以其日新月异的面貌和特有的优势在...
张阳[1]2000年在《从建筑功能的动态特征谈城市广场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城市广场是最具魅力的建筑外部空间,它是体现城市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的舞台。由于在城市文化的认知上,价值观念以及设计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我国城市广场的发展相对滞后。鉴于此,本文围绕创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富有生命力的广场空间,提...
董丕灵[1]2001年在《我国大城市道路系统存在问题及其更新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大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造成交通拥挤的实质就是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供求关系失衡的矛盾。城市道路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它对交通的制约因素是问题成因的重要方面。在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簿弱、...
王光新[1]2007年在《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人们的公共交往空间也正在减少。城市广场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的开放空间。广场景观设计不仅仅反映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更加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