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

    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

    刘宏照[1]2010年在《林纾小说翻译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林纾翻译小说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林纾研究的成果,尤其是林纾小说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林纾的翻译思想、翻译策略、林译的操纵因素、林译的成功原因、林译的贡献以及林译的不足和缺陷。本文没有单单从文化角度或者语言角度来讨论林纾...
  • 蔡邕辞赋研究

    蔡邕辞赋研究

    傅建忠[1]2003年在《蔡邕辞赋研究》文中提出蔡邕是东汉末年着名的学者、文学家,其多样独特的辞赋创作,展示出一种崭新的辞赋风貌,他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与张衡并称“张蔡”。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试图在赋史发展衍变的坐标系下,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士人心态,考察蔡邕辞赋的内蕴情愫...
  • 王闿运文学复古思想研究

    王闿运文学复古思想研究

    曹爱群[1]2003年在《王闿运文学复古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王闿运是近代诗坛颇受争议的一位大家。蔽于“复古”二字,人们对他的研究显得很不够。这与他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和影响是极不相称的,同时也不利于整个近代文学史的研究。本文无意替王闿运的复古作翻案文章,而是本着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现有研究成果的态度,以...
  • 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

    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

    廉红红[1]2003年在《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不仅成功地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为宋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且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在山水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历来不太被人重视,虽然欧阳修不是以山水文学着称,不过...
  • 六朝咏物赋研究

    六朝咏物赋研究

    鲍恩洋[1]2003年在《六朝咏物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汉中期以后,汉大赋逐渐衰微,抒情咏物小赋代兴。至六朝,题材多样、篇幅短小的咏物小赋已成为赋中大宗。本文分四章对六朝咏物赋进行论述。第一章“六朝咏物赋创作概况”,在比较了赋的传统分类方法后,笔者将六朝咏物赋分为动物、植物、器物叁大类,确定...
  • 王闿运史学思想初探

    王闿运史学思想初探

    胡锋[1]2003年在《王闿运史学思想初探》文中提出王闿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常因思想保守颓废而为世人所诟病,因此,学术界对王闿运的思想研究鲜有涉及。王闿运思想宏富,蕴蓄精深,却不容忽视。本文选取王闿运的史学思想为切入视角,试图将王闿运置于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运动过程中,运用历史判...
  • 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

    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

    彭瑾[1]2002年在《唐前游仙诗发展论略》文中认为游仙诗早在六朝就已成为堪与山水诗、田园诗鼎足而叁的一个诗歌品种,但它却远未获得与后两者同等的重视,尤其是对唐前游仙诗,一直缺乏系统与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前游仙诗作一系统的梳理,作为这一方面研究的补充。本文分五部分十二节。第一部...
  • 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

    唐代叙事诗的发展综论

    李鸿雁[1]2010年在《唐前叙事诗研究》文中提出唐前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试图对唐前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诗经》、《楚辞》、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唐前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在历时上,顺着历史的足迹,围绕不...
  • 魏晋人文乐府研究

    魏晋人文乐府研究

    邹晓艳[1]2001年在《魏晋人文乐府研究》文中提出魏晋文人乐府是中国文学诗歌发展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乐府诗体的重要转型期。汉魏之际的诗歌振兴是从乐府创作开始的,曹氏父子积极创作,使乐府得到文人的重视,转入文人手中,并且抒情性加强。魏晋乐府在题材、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文人化的转变。本文在提出了论述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