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乡土小说的时空形式意义

    鲁迅乡土小说的时空形式意义

    毕绪龙[1]2003年在《作为艺术形式的“鲁镇”时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细读”入手,侧重发掘鲁迅乡土小说时空形式中蕴涵的文化内涵、社会文化秩序和形象的文化含义,是本论文的主要任务。论文对鲁迅乡土小说中的典型环境——“鲁镇”做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分析,论证了鲁迅乡土小说的文化社区背景应为中国市镇而非...
  • 跨越时空的对话——《围城》与《儒林外史》比较研究

    跨越时空的对话——《围城》与《儒林外史》比较研究

    陈彪[1]2004年在《跨越时空的对话》文中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围城》与《儒林外史》这两部小说由于在题材选取和审美品格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文学批评界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二者放到一起加以比较。但一般论者都只是从一个方面加以对比,而且习惯于分出高下优劣。本文试图从作者的创作态度、作品的思想主旨、美学...
  • 论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

    论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

    季中扬[1]2003年在《论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文中研究说明尼采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他对文艺领域的影响尤其深远。尼采艺术价值观无疑是尼采影响文艺领域的重要思想之一。本文拟从四个部分阐述尼采艺术价值观之变迁。第一部分探讨尼采前期艺术价值观。本文认为,尼采前期艺术价值观与如下叁个方...
  • 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

    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

    王颖[1]2003年在《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鲁迅与尼采的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即认为鲁迅后期抛弃了个性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与尼采学说彻底决裂。对于尼采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很少给予全面而公正的评价。尼采个人主义的思想渊源是浪漫主义的“个性”概念,这个概念是关于个人的独特性,...
  • 多丽斯·莱辛的《暴力的孩子》中的存在主义成分研究

    多丽斯·莱辛的《暴力的孩子》中的存在主义成分研究

    陈彩丽[1]2002年在《多丽斯·莱辛的《暴力的孩子》中的存在主义成分研究》文中指出多丽丝·莱辛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戏剧,还有纪实性作品,但奠定她在英国文学史中重要地位的还是她的长篇小说。作为小说家,她应该归属于哪个流派,至今...
  •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

    殷宝怡[1]2012年在《论萨特存在主义文学观》文中认为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思想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不仅在哲学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文艺理论领域也卓有建树。如果说他的文学作品体现的是他的哲学思想,那么,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作为灵活的思辨活动,与他的哲学思想联系的则更加紧密。《什...
  • 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

    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

    薛玉凤[1]2001年在《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文中指出战争小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最早的小说家库柏的《间谍》是美国第一部蜚声世界的小说,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战争小说。麦尔维尔、克莱恩、海明威以及其他许多战争小说作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个领域。然而,美国战争小说的真正成熟和繁荣出现在...
  • 存在主义自由与面具——评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自由与面具——评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刘丽丽[1]2013年在《《魔法师》:新型成长小说》文中研究说明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在世界文坛上有着显赫地位的英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法国中尉的女人》、《收藏家》、《魔法师》等,福尔斯第二部出版实则最先创作的长篇小说《魔法师》在国外受到不少追捧,但在国内却较少有人阅读和研究。《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