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恢复性的遗传和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及定位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恢复性的遗传和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及定位

    邱菊[1]2004年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NJCMS1A育性恢复性的遗传和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及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到目前为止,大豆上已选育出十几个不同的育性稳定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并实现了叁系配套,这使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成为可能。质核互作雄性...
  • 高产春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高产春大豆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翟云龙[1]2005年在《种植密度对高产春大豆生长发育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黑农41为材料,在新疆灌溉条件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密度对春大豆的生长发育及氮磷钾吸收分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黑农41产量达5.16t/hm2以上的形态生理指标:株高99.83-117.80cm...
  • 大豆黄酮及其复合制剂对绒山羊消化代谢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大豆黄酮及其复合制剂对绒山羊消化代谢和产绒性能的影响

    邵美丽[1]2004年在《大豆黄酮及其复合制剂对绒山羊消化代谢和产绒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大豆黄酮(Daidzein,Da)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具有雌激素样活性,能与下丘脑、垂体等雌二醇(Estradiol,E_2)受体不同程度地结合,从而影响动物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
  • 大豆糖蜜分离及低聚糖生物纯化的研究

    大豆糖蜜分离及低聚糖生物纯化的研究

    方伟辉[1]2004年在《大豆糖蜜分离及低聚糖生物纯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豆糖蜜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大豆糖蜜中含有丰富的大豆低聚糖,可作为功能性大豆低聚糖的生产原料。本论文主要对大豆糖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研究了从大豆糖蜜中提取大豆低聚糖过程中脂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条件,大豆粗...
  • 春大豆氮代谢机制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春大豆氮代谢机制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龚振平[1]2004年在《春大豆氮代谢机制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于2002-2004年进行,采用田间试验与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土壤为黑土,试验品种为东农47(高油型),绥农10(丰产型)。2002—2003年设置了始花期、盛花期和盛荚期追氮肥处理;2004年设置了种肥施氮和不施氮、初花...
  • 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与籽粒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与籽粒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

    王全富[1]2003年在《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与籽粒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选用东北大豆产区不同基因型春大豆品种(系),高蛋白东农42、中蛋白绥农14、低蛋白东农163为材料。在盆栽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蛋白质、亚基组分积累的特点,及其与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动态变化...
  •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的研究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的研究

    凡军民[1]2003年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豆产量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到目前为止,大豆上已选育出十几个不同的育性稳定的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并实现了叁系配套,这使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成为可能。但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较少,为此,...
  • 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对犊牛的影响

    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对犊牛的影响

    孙泽威[1]2003年在《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对犊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消化试验、木糖吸收试验和犊牛血清中大豆抗原特异性抗体IgG滴度的测定,对大豆抗原对初生犊牛的抗营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选取12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4头。分别饲...
  • 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

    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

    王萍[1]2002年在《大豆组织培养体系优化与双价抗虫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文中指出以55个东北地区主栽和国外引入大豆基因型的未成熟子叶、真叶、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用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子大豆基因型、外植体种类、生长素种类与浓度、低温预处理时...
  • 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王鹏[1]2003年在《钾硫营养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大豆施用钾硫营养的可行性及钾硫不同配比方式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种试验方法,在施用氮、磷营养的基础上,盆栽试验设置单施钾(K)、单施硫(S)、钾硫配施(KS)及对照(CK)4个处理;田间试...
  • 中国加入WTO初期我省大豆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中国加入WTO初期我省大豆出口贸易对策研究

    桓继强[1]2003年在《中国加入WTO初期我省大豆出口贸易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大豆出口在我省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大豆需求量不断上升。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在我省出口创汇中有着突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行国家外汇政策下,单独就一个垦区的农...
  •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组分、致病性及其诱导抗性的研究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组分、致病性及其诱导抗性的研究

    刘亚光[1]2002年在《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组分、致病性及其诱导抗性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在研究大豆灰斑病菌产毒条件的基础上,分离出大豆灰斑病菌的粗毒素,用生物测定的方法明确了所提取的粗毒素的致病作用,并用粗毒素进行了抗性鉴定。然后又进一步对10个生理小种粗毒素组分进行了鉴定,分析了10个生理小种粗毒...
  •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

    田伟华[1]2008年在《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源库关系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大豆产量的形成是源库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源库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前人的报道只是单独考虑各形态指标的差异或去源去库对产量的影响,关于大豆源库协同关系的变化及对产量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更...
  •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

    李晓梅[1]2002年在《大豆开花逆转现象中的形态发生和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光周期反应敏感的自贡冬豆纯系,其发育模式可因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本试验采用FAA固定液,用铁矾-苏木精-桔红法对茎顶端分生组织染色,制成永久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短日照、长日照、短日照-长日照处理的各个发育时期...
  •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吕山花[1]2002年在《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检测是食品标识和法律实施所必需的。本研究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检测方法研究。目的是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及豆粕的检测规程提供依据,为我国转基因产品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可行的检测方...
  • 加入WTO与内蒙古玉米经济发展研究

    加入WTO与内蒙古玉米经济发展研究

    曹建民[1]2002年在《加入WTO与内蒙古玉米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在粮食作物中冲击最大的是玉米品种。众所周知玉米是粮食作物中显在利益和潜在利益巨大的品种,曾为人们的口粮供应、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区玉米生产与销...
  • 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刘金华[1]2002年在《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蛋白及油脂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广泛种植。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大豆进行有目的改良,是一种较常规育种更为有效、快速的方法,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但大豆较其他作物在遗传转化操作...
  •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检测鉴定方法及病害传播途径研究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检测鉴定方法及病害传播途径研究

    林静[1]2012年在《大豆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文中指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是引起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使大豆减产,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十几亿美元。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但病原菌易变异,使抗病品种丧失抗性,造成病...
  •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分离的研究

    大豆中大豆异黄酮提取分离的研究

    李丹[1]2009年在《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相关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础研究》文中认为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多酚类混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特别是其防癌抗癌研究已成世界热门焦点。本文研究了从大豆废料中提取、分离、提纯较高含量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技术,并对提取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 改性大豆低聚糖功能性的研究及大豆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改性大豆低聚糖功能性的研究及大豆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

    李晓东[1]2001年在《改性大豆低聚糖功能性的研究及大豆低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改性大豆低聚糖是通过大豆低聚糖经过酶改性将其中蔗糖转化为功能性低聚糖的一种新型低聚糖,该糖的功能特性需被证实,通过建立小鼠的便秘模型和龋齿模型,对其润肠通便和抗龋齿功能作详细研究。另外,建立了小鼠胀气的动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