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毕摩文化与儒、道、释文化交流和交融关系龙倮贵(红河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蒙自661199)摘要: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彝族毕摩文化受到儒、...
汉语哲学语境中“形而上学”之三重含义及其检讨刘君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汉语哲学语境中“形而上学”有三层含义:第一,本土意义上“形而上者之谓道”,这是与...
对“道”的一种《逻辑哲学论》式的元哲学分析周小华(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2206,北京)摘要《道德经》触及了《逻辑哲学论》式不可言说之物,因而它不可能清楚地言说。“道...
·哲学研究·“技进乎道”的审美现代性阐释——庄子与海德格尔如何由对立走向共通黄健(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庄子哲学中的“技”正中...
《老子》简本之释“道”贾海增(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1121)摘要:郭店竹简本《老子》是继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出土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在郭店竹简本《老子》中,“道”一词出现...
从“平等”到“一体”——论庄子的天下观王威威(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北京102206)摘要:中国古代思想中有着关于“天下”的丰富多样的看法,而道家的“天下观”尤其值得重视。...
...
“技”“道”之思——庄子“技进于道”的默会之维王亚波摘要:《庄子》里有很多关于行家绝技的描述,其中行家高手们对自己驾驭整个技艺活动的感受难以用语言传达,是庄子关注的一个重点。波...
【哲学研究】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再读与反思王保国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多被解读为人与自然的合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指自...
儒学研究“命”“道”与人性:孟子道德信仰之省察陈金海(孔子研究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孟子“道性善”,且来源于“天”,超越了现实世界中的不善或恶,从而建立了一个将人的精...
老子思想的民本架构及其特色张剑伟1,李晓东2(1.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广东湛江524048;2.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督导室,河南郑州451191)摘要:老子思想集中反映在...
庄子“与物为宜”的幸福思想论许建良(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摘要]对庄子幸福思想的研究,不能受《庄子·至乐》的影响,粗略地将其等同于快乐与幸福。...
黄老道家治国论的内在逻辑白延辉(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摘要]黄老道家治国论是一个层层推进的理论体系,道论是其形上基础和逻辑起点,依照推天道而明人事的...
论《庄子》之“无”的美学意义朱松苗(运城学院人文学院,山西运城044000)摘要:“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
庄子“齐物”观念的政治意蕴王玉彬摘要:庄子的“齐物”非仅指涉着以生命为本怀而绽开的精神境界,更蕴涵着以政治为关切的治道推衍。“齐物”的政治性在“齐是非”的旧义与“齐文野”的新义...
生成还是指导:老子论“无”的新探究李巍摘要:对老子“无”观念的研究,除了生成论的角度,更应从规范问题入手。因为老子更多谈论的不是等同于“道”本身的作为宇宙万“有”之根源的生成之...
道的主体认知特征刍议高宏洲(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北京100705)[摘要]道是中国古人为了认识和规范现实世界而创造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其他文化符号相比,道具有形而上学的...
论孔子“铁骨铮铮”的品格徐春根(嘉应学院政法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孔子续创了源自邃古及夏商周(西周)三代的仁学思想,且使之更为深邃和系统化了,孔子拥有“无求生以害仁...
《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比较屈海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知与行》编辑部,哈尔滨150001)[摘要]《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理论基点分别是“道”与“解构思想”,二者在思...
“绝圣弃智”及其法治意蕴李振宇(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北京100091)摘要:对老子和庄子关于“绝圣弃智”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二者对“绝圣弃智”论述的不同;这种不同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