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谢机理及与核酸作用机制的研究——光谱电化学方法

    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谢机理及与核酸作用机制的研究——光谱电化学方法

    丁敏[1]2004年在《抗肿瘤抗生素的代谢机理及与核酸作用机制的研究——光谱电化学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蒽环类抗生素大多以DNA为作用的主要靶点,通过与癌细胞DNA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进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转录和复制,表现出抗癌活性,但由于对心脏和肾脏有毒性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药物...
  • 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

    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

    田植群[1]2004年在《低温燃料电池用纳米催化剂新型制备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对解决目前世界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为重要的能源动力之一。其中,低温...
  • 电化学治疗肿瘤:主要损伤机制和电极分布方式的研究

    电化学治疗肿瘤:主要损伤机制和电极分布方式的研究

    原红梅[1]2004年在《电化学治疗肿瘤:主要损伤机制和电极分布方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化学治疗肿瘤(ElectrochemicalTreatmentofTumors,简称EChT)是一种局部治疗肿瘤的方法,是将两个或多个电极分别用作阴极和阳极插入肿瘤组织中,在阴极和阳极之间通过直流电进行...
  • EGSB在酿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设计研究

    EGSB在酿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设计研究

    侯梅[1]2004年在《EGSB在酿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参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厌养生物反应器EGSB在处理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建立了处理酿酒废水的实验装置。并通过对运行条件、影响参数的分析,寻求最佳组合方案,使系统达到了高净化率的预期要求。探讨了叁次设计方法和均匀设计方法(UN)在E...
  • 基于分子组装技术制备光纤探针/电极的研究

    基于分子组装技术制备光纤探针/电极的研究

    李昌安[1]2004年在《基于分子组装技术制备光纤探针/电极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基于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多种形貌的光纤探针和用于水中铜离子检测的组氨酸修饰金电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虹吸动态化学腐蚀法制备多种形貌光纤探针的研究基于虹吸原理,设计了一种动态化学腐蚀法的简易装置,制备广泛...
  • 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

    二氧化碳的电化学还原

    张瑞[1]2015年在《水溶液中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的研究》文中认为工业革命后,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CO2)的浓度急剧增加。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而且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带来气候和植物营养素的变化。在自然界,CO2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同时在此过程中产生相应数量的有机化合物...
  • 铝电解炭素阳极电化学活性研究

    铝电解炭素阳极电化学活性研究

    吴智明[1]2004年在《铝电解炭素阳极电化学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铝电解工业中,电能消耗高和炭素阳极消耗大的突出问题,以铝电解节能、节炭、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用改进的断电流技术,对炭素阳极的电化学活性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了沥青含量、残极添加量、阳极焙烧温度、AlF_3掺杂、复合氧化物掺...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王美芳[1]2006年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单电池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电化学能量转化装置,具有系统简单、比能量高、污染小、燃料便于储运等优点,DMFC是未来理想的移动电源系统之一。在当今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DMFC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由...
  • 微孔晶体中纳米碳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微孔晶体中纳米碳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奚春宇[1]2004年在《微孔晶体中纳米碳和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文中指出微孔分子筛具有规则孔道和笼形结构,是作为模板合成纳米材料的重要主体材料。纳米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纳米石墨等,由于具有奇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特性,一直是物理学家,化学家,材料学家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微孔分子筛中均匀分散在孔道...
  • 新型电子倍增器的研究

    新型电子倍增器的研究

    高延军[1]2008年在《二维电子倍增器及其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光夜视技术拓展了人眼的视觉范围,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思想、新概念、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夜视器件与技术的发展。由于光电子技术的需求牵引,二维电子倍增器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其中微通道板(MCP)和...
  • 电气石的表面吸附与电极反应研究

    电气石的表面吸附与电极反应研究

    汤云晖[1]2002年在《电气石的表面吸附与电极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72104)——电气石的自发极化机理及其环境净化研究的要求,本文在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电气石的电极性为研究方向。通过吸附实验、pH变化实验、负离子测试及物理特性测试(傅立叶...
  •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

    植奇明[1]2017年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能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工业废水的危害性大、来源广,其毒性会妨碍水生生物的繁殖与生长,甚至给当地的水生态圈造成破坏性影响,因此加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从电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出发...
  •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其作为吸附剂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其作为吸附剂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李权龙[1]2002年在《多壁碳纳米管的纯化及其作为吸附剂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性质独特的碳纳米管(CNTs)1991年被发现以来,许多科学家为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今,CNTs的宏量合成已经实现,其应用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CNTs具有多孔的石墨结构,是一种潜在的...
  • 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临床研究

    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的临床研究

    王晓莉,许家辉,温美琨,王国祥,陈世林[1]1995年在《3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报告35例成人急性白血病(AL)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检查,结果表明血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符合MIC分型达91.43%(32例),单克隆抗体(Mc...
  • 黄酮化合物的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

    黄酮化合物的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

    胡延维[1]2003年在《黄酮化合物的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文中提出本文应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芦丁、葛根素、沙苑子苷、黄芩苷和水飞蓟宾等五种黄酮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上述几种化合物均有良好的电化学还原活性,每种化合物的还原行为有一定的差异,各黄酮化合物主要还原电流峰高与各自浓度呈良好的...
  • 水溶液中金属/陶瓷摩擦副电控摩擦效应的机理研究

    水溶液中金属/陶瓷摩擦副电控摩擦效应的机理研究

    常秋英[1]2003年在《水溶液中金属/陶瓷摩擦副电控摩擦效应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外电压引起金属/陶瓷摩擦副在水溶液中摩擦系数增大的电控摩擦现象是近年来发现并引起关注的一个摩擦学问题,为了搞清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外电场影响材料摩擦行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利用...
  •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芯片及发光体系的研究

    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芯片及发光体系的研究

    赵金金[1]2011年在《芯片电泳分离—电化学发光检测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分析方法和仪器搭建两方面入手,以体现微流控芯片系统快速高效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高灵敏度为目标,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工作:第一部分,芯片电泳是近年来发展快速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技术,其中PDMS电泳芯片的表面改性是...
  • LiFePO4/C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LiFePO4/C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甘晖[1]2003年在《LiFePO_4/C的合成、表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磷酸亚铁锂。测试表明该材料在3.4V附近有平稳的放电平台,良好的循环性能。600℃合成的样品第10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为100mAh/g,放电电流密度0.05mA/cm~2。合成了油酸锂(OA-Li)...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

    陈佳[1]2003年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文中提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常见的是具有层状结构的LiCoO2、LiNiO2和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从理论上研究它们的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的报道不多。本论文运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密度泛函方法对层状结构LiCoO2、LiNiO2和尖晶石...
  • 钼酸盐、钨酸盐和钛酸盐薄膜的软溶液工艺(SSP)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钼酸盐、钨酸盐和钛酸盐薄膜的软溶液工艺(SSP)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

    高道江[1]2003年在《钼酸盐、钨酸盐和钛酸盐薄膜的软溶液工艺(SSP)制备技术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溶液工艺(SoftSolutionProcessing,简记为SSP)是20世纪后期逐渐兴起的环境友好的薄膜材料制备技术。电化学技术和水热合成技术是两种重要的软溶液工艺技术,相比常用的薄膜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