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

    蔡勇[1]2005年在《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具有节土、节能的优势,并随着在我国范围内逐步禁用粘土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作为相对成熟的新型墙体材料被广泛使用,多层与中高层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框支剪力墙房屋既能满足建筑物底部需要大空间的要求,也具有比钢筋...
  • 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李云燕[1]2003年在《房屋震害预测研究与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做好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海城、唐山等强烈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于地震灾害,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 深厚软弱场地上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数值模拟

    深厚软弱场地上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数值模拟

    张菁莉[1]2003年在《深厚软弱场地上桩箱基础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特性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地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对于建在深厚软弱地基上的高层建筑来说,土与上部结构之间必然会存在很强的相互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深厚软弱地基上SSI效应对桩...
  •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震害预测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震害预测

    黄剑飞[1]2003年在《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震害预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充分分析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震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用于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震害预测的新方法。一种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BP神经网络方法。在BP神经网络方法中,采用改进的BP算法(BPLM算法)对网络进...
  • 大型筒仓与地基静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大型筒仓与地基静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曹彩芹[1]2003年在《大型筒仓与地基静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筒仓作为一种工程结构,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筒仓本身的安全及震后周围的环境。以往的理论计算模型均将筒仓模拟为多自由度质点的悬臂梁,显然,与工程实际并不相符。本文以某大型筒仓结构为例,考虑到散体、结构、地基的...
  •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张良[1]2003年在《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神经网络地震多参数目标预测是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描述已知和未知样本及其关系所指示的目标特征的一种具有一定智能的综合处理解释方法。这种预测的中心环节是建立地震特征参数与地质参数的对应关系。本文在详细分析和论述了神经网络预测和地震多...
  •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

    李传江[1]2003年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应用评价》文中认为榆树林油田处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叁肇凹陷东部斜坡,主要产油层系是中生界白垩系泉叁、四段的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主要砂体为有底钙存在的正旋回河道砂体,微电极曲线形态为箱型;其次为姚一段的葡萄花油层,储层为叁角洲内前缘沉积,...
  • 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

    邓砚[1]2003年在《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讨论地震应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首先提取了影响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性因素,并借助ArcInfo平台,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利用地学“区划”手段,以各地主要区域差异性影响因素的宏观分布特点和县域人文经济特异性...
  •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化然[1]2003年在《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地震孕震过程,早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震源模型和理论,围绕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震源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应变场的时空动态演化来研讨其长、中、短、临各阶段的现象与机理,而较少涉及各地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然而,地震活动...
  •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

    马志波[1]2003年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深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球物理属于边缘科学,其技术的发展也很难再有类似于多次覆盖那样的技术革命,而且新技术的发展通常具有较为刻苛的前提条件,所以它们的应用通常具有局限性。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的地震模块种类很多,但实际数据的变化更多。有些处理技术需要我们去挖...
  •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黄志斌[1]2003年在《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集成中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是地震观测数字化后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结果,结合了地震观测专业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一个技术交叉的新领域。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技术系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开发、集成的国家性数字化地震观测台...
  •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

    周林聪[1]2002年在《地震作用下大跨度地下结构振动性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结构在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建设和国防工程等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地下结构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因而地下结构抗震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基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各种地下结构和地下设施均...
  • 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

    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

    陆赢祺[1]2002年在《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阻尼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两结构互联体系的高效被动阻尼控制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考虑阻尼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对两结构高效被动阻尼控制体系(HEDMS)的地震反应及体系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
  • 地震地下流体Internet应用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地震地下流体Internet应用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赵红丽[1]2002年在《地震地下流体Internet应用系统和质量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全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技术管理以观测数据为基础,其数据是来源于全国各地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这些信息需要进行传输、存储和处理,以便为地处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服务。目前蓬勃发展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这种大...
  • 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

    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

    孙波[1]2002年在《烟囱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需要烟囱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建筑物,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对于烟囱的地震反应分析,却始终停留在一些假设和计算理论之中,缺乏更为精确的研究。本文结合模型实验对烟囱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应力反应进行了有限...
  •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燕云鹏[1]2002年在《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板块构造、活断层分布、地壳运动这叁个方面来分析台湾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台湾的地震活动特征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差异将台湾地区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地震区,然后再依据新构造和现代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还有地震构造进一步把东部区...
  • 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张晓东[1]2002年在《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文中指出在抗震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知道该结构在其预定使用寿命内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但由于这一事件所具有的强烈的随机性,只能在概率的含义上对结构可能受到的地震威胁进行推测和评估。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减轻地震灾害,进行灾害管理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
  • 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张齐[1]2016年在《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强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强震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由于地震分布和强震资料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大部分强震资料相对不足的区域,基于强震资料建立衰减关系的方法尚不可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强震资料相对丰富区域建立的衰减关系进行科...
  • 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赵连锋[1]2002年在《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的分辨率及解释精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波初至旅行时间、初至峰值振幅粘滞衰减进行井间介质的波速和Q值图像重建。开展波速、衰减因子等多参量成像方法研究,以最大可能提高...
  • 大连市防震减灾管理研究

    大连市防震减灾管理研究

    李新[1]2002年在《大连市防震减灾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而且有时伴生的次生灾害、间接灾害或并联灾害很可能比地震的直接灾害更为严重。防震减灾管理是集地震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应用科学、法律、行政的组合方式对社会所采用的一种应变手段。既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