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及其在华北地区的应用

    刘峡[1]2007年在《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动力学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阴山、燕山以南,秦岭、大别山以北、鄂尔多斯高原以东延伸至沿海一带的广袤区域,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12°~124°,北纬31°~42°,是我国政治、经济、...
  •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

    张良[1]2003年在《地震多参数神经网络目标预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神经网络地震多参数目标预测是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描述已知和未知样本及其关系所指示的目标特征的一种具有一定智能的综合处理解释方法。这种预测的中心环节是建立地震特征参数与地质参数的对应关系。本文在详细分析和论述了神经网络预测和地震多...
  •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唐方头[1]2003年在《华北地块近期构造变形和强震活动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大陆现代以块体构造变形为主要特征。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块体活动的普遍性被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所认同,导致了活动地块理论的诞生。活动地块是被形成于晚新生代、晚第四纪(100~120kaB.P.)至现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所分割和...
  •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陈化然[1]2003年在《强震成组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地震孕震过程,早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震源模型和理论,围绕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震源及其邻近地区应力场、应变场的时空动态演化来研讨其长、中、短、临各阶段的现象与机理,而较少涉及各地震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然而,地震活动...
  • 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陶玮[1]2003年在《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许多学者(马宗晋等,1986;张肇诚等1994;洪汉净等,1994,1997;黄圣睦等,1996)通过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大陆及邻区内强震活动有相对集中的地区,称为强震活动...
  •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建筑结构弹塑性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

    张倩[1]2008年在《钢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设计是二十一世纪抗震设计发展的主流,它的设计思想是保证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功能能够满足业主、使用者和社会的不同需求。而传统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主要设防目标的,无法实现建筑结构的多性能目...
  •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母智弘[1]2002年在《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将模糊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形成了一项交叉、前沿技术——模糊模式识别技术,该技术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模糊个体识别的深入研究,并在充分分析长庆乌审旗区的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构造自适应多...
  • 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

    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

    陈其宗[1]2002年在《中国西部新区油气勘探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给予西部石油工业较多的优惠政策,西部新区勘探时机日趋成熟。西部几个主要盆地,地域辽阔,...
  •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张清公路路堑滑坡加固方案研究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张清公路路堑滑坡加固方案研究

    张栋材[1]2002年在《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张清公路路堑滑坡加固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滑坡稳定性问题涉及的工程领域诸多,如建筑工程、水利工程路桥工程。岩土滑坡是一种自然地质体灾害,其稳定性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它不但使边坡发生了破坏,严重的还摧毁坡下的构筑物或建筑物,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滑坡稳定...
  •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辽河滩海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侯伟[1]2010年在《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文中指出辽河滩海地区位于下辽河-辽东湾盆地北部,属陆上辽河坳陷与海域辽东湾坳陷的过渡区,是中-新生代伸展、走滑背景下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为系统分析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
  •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

    燕云鹏[1]2002年在《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形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板块构造、活断层分布、地壳运动这叁个方面来分析台湾地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台湾的地震活动特征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差异将台湾地区划分为东、西部两个地震区,然后再依据新构造和现代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还有地震构造进一步把东部区...
  • 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张晓东[1]2002年在《盘锦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文中指出在抗震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知道该结构在其预定使用寿命内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但由于这一事件所具有的强烈的随机性,只能在概率的含义上对结构可能受到的地震威胁进行推测和评估。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减轻地震灾害,进行灾害管理和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科学依据。...
  • 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张齐[1]2016年在《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强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全球强震资料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由于地震分布和强震资料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大部分强震资料相对不足的区域,基于强震资料建立衰减关系的方法尚不可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强震资料相对丰富区域建立的衰减关系进行科...
  •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

    孟国杰[1]2001年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现今地壳运动与形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二十年来,随着GP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监测全球地壳运动、区域地壳运动与形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目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 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姚瑞香[1]2001年在《开发中后期油藏描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油藏描述是七十年代末开始出现,八十年代发展起来并逐步完善的一项为勘探开发准备的综合评价油气藏的新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勘探与开发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对油藏的认识程度。中国的油气藏十分复杂,特别是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藏,大多已进入高含...
  • 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

    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

    梁玲玲[1]2001年在《小城镇建设中文物古迹保护研究》文中提出文物古迹与历史环境保护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我国小城镇数量众多,小城镇文物古迹保护是全国历史文物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基础部分。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好小城镇的文物古迹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人类对文物古迹保护认识的历程,阐...
  • 区域古地震研究

    区域古地震研究

    闵伟[1]1998年在《区域古地震研究》文中认为古地震研究是活动断裂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古地震研究都是针对一条断裂带或断裂段进行的,而没有开展一定区域的古地震研究,现有的地震危险性分析也是原地重复地震的危险性性分析。在大陆内部地震原地重复时间尺度内,对于一定区...
  •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钻井参数估计和岩性识别的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钻井参数估计和岩性识别的研究

    高铁红[1]2000年在《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钻井参数估计和岩性识别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遗传算法及神经网络等智能技术在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随钻实时估计钻井参数及岩性实时识别岩性已是钻井研究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限制其识别能力和识别速度的关键是识别方法的选取及所选...